作者:水世纪黄卫
随着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业的发展,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螺蛳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作为在河蟹养殖业中奋斗了两年的技术人员来讲,一直觉得螺蛳投放[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近两年的市场调研过程中缺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那就是虽然人人都知道要放螺丝[螺丝是利用物体的斜面圆形旋转和摩擦力的物理学和数学原理,循序渐进地紧固器物机件的工具。],但就其放养量、何时放、螺蛳的选择及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很多养殖户朋友都不太清楚。就此笔者在此总结以下几点望能对广大养殖户朋友有所帮助。
螺蛳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前期不仅净化水质,而且可以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从而弥补人工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作为底栖性生物能及时清除底部残饵粪便改善底部环境防治底部细菌滋生;在中后期作为河蟹喜食的一种生物饵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河蟹夹草的发生率;而且螺蛳性寒,在高温期可以帮助河蟹驱热,从而提高河蟹耐高温的能力,减少河蟹死亡。
一、蟹塘常见螺蛳种类
1、田螺[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
学名中国圆田螺,俗称螺蛳。软体动物门,中国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雌螺怀卵数10-100个不等。发育成仔螺后,陆续排出体外,幼螺在水中行自由生活,幼螺生长至一年左右即达性成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2、漂螺
原名囊螺,又称浮螺,要求水质清爽无污染,但是最近些年养殖环境不断恶化,浮螺生长繁殖受阻。浮螺壳薄,肉嫩河蟹喜食,卵生,10度以上便可繁殖产卵,缺氧时,浮在水面。池塘如有较多浮螺,常常是一个好兆头,年底河蟹规格产量都不错。据了解,在去年没有干过塘,旁边水环境水草较好的河沟,打水后出现很多浮螺概率较大,当然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
二、螺蛳投放时间;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螺蛳投放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选择在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前后投放200-300斤每亩此时也是螺蛳产卵季节可为河蟹提供大量优质生物饵料;第二次在上大水前一个星期左右每亩投放量在200斤左右防止河蟹上田面夹食水草;第三次可在7/8月份再补放200斤每亩螺蛳缓解河蟹中后期夹草减少保草压力。
三、螺蛳投放注意事项;
1、第一批螺蛳投放量切勿过大,约占全年投放量的1/3左右。投放量过大,极易导致前期水清、难肥;严重的还会暴发青苔。
冬天放当年成熟的薄壳小中成螺为好,因为清明时它们就是最好的产子螺种源,而塘中成螺所产的仔螺,也将是春苗最好的开口料;春螺选大字,开春后放螺,螺丝已经开始进入生长期了,个体越大,营养物质越多,是二次蜕壳后,蟹的最好活饵,充足的螺丝供应,将是蟹成长的基础保证。
2、螺蛳尽可能选择空壳少、泥污少的,同时尽量避免螺蛳携带青苔入塘;②甲壳较薄用脚踩易碎;③最好选用人工捕捞的甲壳无破损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相对较高
3、投放螺蛳第二天要及时消毒,防止带入有害菌。
4、投放螺蛳后视水质情况酌情肥水。
5、投放螺丝时尽量避开*雨沉闷天气防止螺丝投放后由于天气气温等影响而导致螺丝死亡坏底成活率低。冬天5℃以下,放螺蛳会冻伤;夏天28℃以上,放螺蛳在运输过程中会缺氧而死,还有在运输过程中淋雨也容易导致螺丝死亡等等,
6、由于早期气温较低螺丝不易爬行投放时应注意不要成堆的投放防止螺丝堆积造成缺氧死亡。
7、投放前做好解毒工作防止螺蛳投放后上岸、潜入底泥严重时造成死亡增大养殖成本。
四、养殖过程中螺蛳钻土原因
①冬眠:当塘口的水温低于5℃时,螺蛳会潜入泥*中冬眠;
②高温:当塘口水温高于33℃时,螺蛳也会潜入泥土中或群集于*凉水草处一边摆龙门阵,一边避暑;
③药物中毒:当塘口水体药物过量的时候,螺蛳也会为了寻找合适的环境,所以选择钻入泥土中。
④养殖水体营养元素缺乏螺蛳缺食少吃摄食底泥中的有机质。
五、养殖过程中关于螺蛳的几大误区
1、螺蛳不要喂,认为蟹料剩下的就可以被螺蛳吃了,其实不是的,蟹料价格高这样无疑加大养殖户的成本,而且残饵量少,螺蛳还是处于半饥饿状态。加上螺蛳是公母比1:9,想要螺蛳繁殖好,公螺的营养是要跟上的。而且螺蛳是一次交配七次产卵,故清明节左右交配期尤其重要,故因做好前期肥水工作培养优势藻类供螺蛳摄食
2、螺蛳越多越好,有养殖户把螺蛳放到每亩1000斤,养殖水体不仅肥不起来而且长期透明见底,导致河蟹打洞,青苔滋生,水体不稳定。我们建议养殖户分两到三次投放,第一次放200-300斤/亩,第二次在上大水10天后放200斤/亩。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7/8月份补放200每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