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和授精方法:催产适温为22~28℃,最适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为25℃,催产药物以绒毛膜*****(HCG)或垂体(PG)的效果好。HCG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100~200IU/尾,PG0.5~1.0mg/尾,雄鳅剂量减半,也可将绒毛膜*****(HCG)药物用0.9﹪的医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基本相等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60g雌鳅注射800~1000IU/尾,雄鳅注射剂量为雌鳅的一半,如果雄鳅性腺成熟,**充沛也可不注射。当水温22℃时,亲鳅14h后便可**产卵,其中水温在27℃时,效应时间为8~9h。注射时间最好在12:00~13:00,人工授精时间刚好安排在后半夜。
2、授精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当亲鳅出现追逐现象的时候,轻压雄鳅腹部流出**。如果雄鳅催产效果不好,可将精巢剪破,用生理盐水洗出**。把卵子和**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入事先清洗干净的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轻轻搅拌,使卵粒和**混匀,待充分受精后,加入清水,漂洗干净,将受精卵均匀的撒在经过消毒的鱼巢上,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整个受精过程不宜在强阳光下进行以免****和卵子。受精卵在20~28℃的水温中都能孵化,最适水温25℃,孵化即可放入孵化缸、孵化槽,也可放入孵化环道内孵化。水质要求清新,溶氧量要求6.0~7.5mg/L。水温25℃时,大约24h即可出苗。2天便可摄食,可投喂熟蛋黄,连喂2~3天即可转入苗种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池。
3、培育池的选择与使用:选择水泥池的原因在于鳅苗阶段,鳅苗还没有钻泥的现象。先在池底铺上20~30㎝厚的松软土,并在泥土中混入腐殖质,以利于泥鳅的生长和泥鳅天然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的培育。并注入40~50㎝的池水,进水时必须用80目的筛卷进行过滤,在培育池的上方,搭建遮阳棚,育苗池的四周最好也围起防护栏。池水放置少量的水葫芦遮*降温。池的进出水口要安装拦鳅设施,池中要挖鱼溜。育苗池在使用前10天用生石灰0.3kg/m2彻底消毒,放苗前3天换一次水,每平方施0.3~0.5kg的粪肥作基肥,并且灌入20~30㎝的水。池塘排水口建一集鱼坑,为方便捕捞,池中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35㎝。池进排水口设双层过滤网,泥鳅喜*暗环境,鳅苗喜欢附着,池中投放浮萍等遮*物约占总面积的1/4。
4、开口饵料的选择:一般投喂煮熟的蛋黄,将蛋煮熟,取出蛋黄装在120目筛卷袋中,在装水的烧杯中摇洗,取蛋黄悬浊液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投喂,投喂时环道中水流减慢,投喂量第1天为每100万尾苗10个,第2天15个,第3天20个,每天投喂4次,3天后,苗体的颜色由黑色转变为淡**时,便可以出池转入苗种培育池。鳅仔鱼的开口饵料为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和轮虫。
5、日常管理:苗种下塘时的前期培育(鳅苗体长小于2㎝)水位一般在20~30㎝,下塘后3天内不加水,以后视鳅苗生长情况每隔一天加水3~5㎝。日投喂量控制在3~5﹪,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下午的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约为3/5。以鳅苗在2~4d内吃完最好,每天观察鳅苗的活动情况,有无缺氧现象、有无病害发生。气温在30℃以上时加盖遮*网,消除敌害,通过近30天培育,鳅苗长到5~8㎝,就可以转入成鳅池进行养殖。
苗中后期培育(鳅苗体长大于2㎝)水深控制在30㎝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苗种用1kg黄豆磨成15kg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随着鳅苗的长大要定期清洗饵料台,做好饵料台、工具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药。也需要防止敌害入侵及泥鳅的逃逸,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6、饵料培育与选择:在苗种培育时,在苗种培养池的边上建一个蚤(藻)种培养池。在苗种培育期,鳅苗主要以水中的轮虫和水蚤为食。水体浮游生物的培养,基肥可用鸡粪、猪粪、绿肥等,以发酵鸡粪最好。每平方米水面用250g。培养时应使池中溶氧达到5mg/L以上,pH值7.0~8.0,底层水氨氮小于0.2mg/L,透明度30~50㎝为宜。鳅苗下池后1~3天向池中泼洒豆浆以培养浮游生物为鳅苗增加饵料。每天泼洒1~2次,同时投喂配合饲料(麦麸、豆渣、米糠、饼类、鱼粉),配合饲料为粉状,投喂时用水调成泥状,用手捏成泥球,每个池均匀投喂5~7处。泥鳅为杂食性鱼,体长5㎝时食小型浮游甲壳类、轮虫、浮游植物;体长5~8㎝时,除食小型甲壳外,还食水蚯蚓、摇蚊幼虫;体长8~9㎝时,摄食硅藻和植物的根、茎、叶;10㎝以上摄食植物性饵料。
(摘自《水产养殖》2012.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