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管理
在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水泥池等条件下养殖笋壳鱼,养成率较难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质恶化造成,实验证明笋壳鱼对水质的要求比中水层鱼类要求的指标高,在商品鱼养殖全程中管理好水质,是提高中、后期养成率的重要环节。在准备商品鱼养殖池塘时,要清除塘中的淤泥,有效降低氨氮、硫化氢、**酸盐的产生体,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ph值7~~8时,可用10ppm强氯精对塘底消毒,初次进水后,用1ppm硫酸铜加0.3ppm硫酸亚铁或克藻灵全池泼洒灭杀藻类,有效控制蓝藻水华(蓝藻门微囊藻,俗称臭绿沙)的发生,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微囊藻在水体中繁殖泛滥时,形成蓝藻水华,在水体中大量释放损坏鱼类的肝毒素及神精毒素,会造成鱼类死亡。
持有益藻类种群开始繁殖。增施化肥***20ppm;磷酸二氢钾5ppm,保持水色茶褐色或嫩绿色,透明度在50cm左右,全池1/3~~1/4面积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根据池塘面积设置增氧机以保持水清、水活。
2、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的防治
笋壳鱼在养殖中最常见的是寄生虫病,锚头蚤寄生在鱼的胸鳍、腹鳍下,将鱼捕起十分容易看到,鱼得病初期并无不适,鱼体被锚头蚤寄生叮咬处,因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最外层,为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由外胚层分化而来,皮肤附属器借此发生。]被破坏容易感染多种体表性疾病[性疾病是由于**不卫生或者与多位***保持性关系防护不当而传染的生殖疾病。]和并发症,表现为伤口局部红肿、化脓,最终引发鱼血液系统感染而死亡,防治不及时或不能坚持彻底杀虫,在一定时间内虽不会造成大规模死亡,但零星死亡不断。彻底杀灭寄生虫是笋壳鱼养殖中首要的防病措施。
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使用高出常规标准值1~~2倍的药物未能见其有损害,各类水产杀虫剂[杀虫剂(Pesticide. Insecticide ),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均可使用,由于笋壳鱼底栖在池低,使用剂量与池塘水肥度相关,可用水泵保持池塘水体循环增强药效,杀虫剂与要间隔7天使用第二次。可使用阿维菌素、敌百虫[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中文别名: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兽用;敌百虫原粉;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精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杀虫剂。]杀虫剂,敌百虫可使用浓度为1~~1.5ppm并视治疗效果,周期性[周期性具有多种含义,包括临床、流行病、数学、物理等多方面均有这方面的定义。]彻底灭杀各类寄生虫。
3、体表性疾病
由于笋壳鱼其磷片呈梳齿状;倒刺性极强,在捕抓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损坏不易察觉而至病,是运输、分养、转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大规格鱼种放养初期,常见症状是鱼鳞、鱼鳍损伤处红肿或霉菌感染后的棉絮状增生物,尾部磷片脱落表皮溃烂。
分规格养殖,必要的养殖转移或采购大规格鱼种放养,凡是擦伤的鱼都要先用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然后用比重6%盐水加20ppm聚维铜碘(含碘量10%)配制的消毒水[紫药水 即2%的甲紫溶液,甲紫又称龙胆紫。],在水泥池、方形塑料桶或在水池中建立塑料布水箱暂养2天以上,消毒水现配现用,每天换消毒水一次,在暂养过程中要保持充氧,经过表皮治疗康复后,才可转入正常养殖。高温季节可周期性使用石灰20~~40ppm及各类水产用消毒剂2倍的剂量全池泼洒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