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地方称红眼鱼、参鱼,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流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因眼的上缘有一明显的红斑故又名“红眼”。赤眼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市场需求量大,售价每公斤达20元,因而人工养殖前景广阔。据笔者近年的养殖经验,一般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精养赤眼鳟,每亩产量在300公斤以上,亩获利在2500元以上。赤眼鳟的池塘主养应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备池
选择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的池塘进行养殖,池形应为长方形,面积2000~6000平方米,水深2米左右,底质以粘土为好,壤土次之,淤泥厚10厘米
[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左右。水源须充足,水质须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并配置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放养
[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10天排干池水
[《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每亩用生石灰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80~100公斤全池泼洒
[【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消毒。放养前5天经过滤注入新水,每亩施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200公斤,保持池水呈黄绿色,透明度
[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为30~40厘米。
放种
鱼种
[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规格宜大,在2月底至3月初水温6~10℃的晴天放养。放养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一般每亩放体长14~16厘米赤眼鳟鱼种800尾左右,同时搭配体重100克左右的花白鲢鱼种100~150尾。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
投饲
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经驯化后喜食人工配合饲料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可选用一般鱼类的浮性颗粒料,要求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实行定点投喂。赤眼鳟具有明显的追食性,特别易驯化。鱼种下池后,可先将饲料沿池边撒投,然后逐步投入食台内,一般3~5天即可由撒投收缩到食台。摄食正常后,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具体以投料后25分钟左右基本吃完为宜。每天除了投喂浮性饲料外,还应根据赤眼鳟喜食青绿饲料的食性,投喂适量浮萍,或在池塘中用竹木固定放养几处浮萍供鱼摄食,以满足赤眼鳟对青绿饲料的需求,既促进其生长,又节约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
整个养殖期间,应注意经常注换新水,将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保持水质清新、活爽。从4月份开始逐步加注新水提高池塘水位,高温季节水深可达2米左右。4~5月份每隔10~1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5~10厘米。6月份后的高温阶段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池水10~15厘米。
主要生长季节每日下午1~3时开动增氧机。平时发现鱼浮头要及时开机增氧。每隔20天,每立方米
[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克化水全池泼洒。每隔半个月,每立方米水体用光合细菌1~2克对水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
坚持早晚巡塘,认真观察天气、水质和鱼摄食、活动等情况,及时清除水中残饵污物,保持食场卫生和良好水环境,并加强鱼病防疫。赤眼鳟鱼病同常规鱼相似,预防细菌**,在5~9月份可每月用常规杀菌消毒剂对水全池泼洒1次。预防寄生虫病可用阿维杀特(按说明书操作)对水全池泼洒。在赤眼鳟成鱼上市前,应遵循相应的休药期,以保障上市鱼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