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一号”优质蟹种培育关键技术看这里


兴化市[兴化市位于江苏省长江北岸里下河地区腹部,东与东台、大丰为界,南与江都、姜堰毗接,西与高邮、宝应接壤,北与盐城隔河相望。]于2015年申报实施了“‘长江1号’河蟹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组专业技术人员与项目区内河蟹养殖户的共同努力,当年在2524亩蟹种池里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出规格在160只/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左右的“长江1号”优质蟹种5000多万只,现将其蟹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的准备

1、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
蟹种培育池面积在5亩左右,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塘深1.2~1.5米,坡比1∶(2~3),池塘四周可选用钙塑板、铝板、玻璃或尼龙薄膜等材料做成高度为0.5米左右的防逃设施,4月上旬,选择晴好天气,亩用100~150千克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清塘消毒。

2、生态环境营造
种草。4月中旬开始种植水草,水草的品种要求多样,以沉水植物为主,搭配种植挺水植物和漂浮性水生植物,池塘四周种植水花生,水草不少于整个池塘面积的50%。
施肥。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下塘前7~10天,每亩施用150~300千克经过发酵的牛粪或猪粪等有机肥,可以使蟹苗下塘后有最佳的天然饵料,提高蟹苗成活率。

二、放养

1、选苗
选择6日龄以上、附肢完整、规格整齐、活动能力强的健壮蟹苗,每千克14万~16万只,能够适应盐度3以下的水域环境。

2、放养
时间在5月中下旬,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一般为1~2千克/亩,规格大、质量好的苗密度可大点,反之放养密度要小点。放养时先用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淋洒蟹苗,使其逐渐适应池塘水温,然后将蟹苗箱放入塘内,任由蟹苗缓缓爬出,再捞出蟹苗箱,放苗时机应掌握在池塘水溞繁殖高峰期,以满足蟹苗对饵料生物的需求。为调节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防止池水过肥,还可在池塘里套养白鲢夏花,放养量一般为0.5千克/亩。

三、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蟹种培育要经历仔蟹和幼蟹两个生长阶段,不同的生长时期蟹种对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营养需求是不同的,因而在蟹种培育过程中,需针对蟹种所处的不同时期,投喂适合其生长发育的饲料。
刚下塘的大眼幼体,以池中的水溞等浮游生物为饵,当水溞数量不足时,可每天分2次向池中泼洒豆浆,直至蜕壳变为Ⅰ期仔蟹,其后投喂粒径较小、粗蛋白含量为40%左右的配合饲料,投喂量为仔蟹体重的8%~10%,一天两次,9:00投喂饲料总量的1/3、19:00投余下的2/3,高温期间的7、8月份,是幼蟹生长的控制阶段,为防过多的营养物质输送到性腺上导致幼蟹性早熟,应投喂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配合饲料,并将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降低到32%以下,同时减少投饲量,高温过后的9、10月份,水温适宜,幼蟹进入了促长阶段,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可再次提高到40%左右,日投饲量为蟹体重的3%~5%。此后,随着水温的进一步降低,幼蟹即将进入越冬期,仍需适量投饵,以满足幼蟹在越冬期的能量消耗。饲料的投喂量除随季节变动外,还要根据天气、水质和幼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投喂的饲料以2小时吃完为宜。

2、水位、水质调节
刚下塘的大眼幼体游泳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而水位不要太高,宜控制在30~40厘米,随着幼蟹的长大和温度的升高,逐渐加深池水,高温来临前,每10~15天加水1次,7-9月份的高温季节,缩短加水的间隔时间,每3~5天加水1次,将池水加深到1~1.2米,透明度保持在50~60厘米,当透明度低于40厘米时,要考虑换水,换水量占池水总量的1/4左右。幼蟹培育期间除加水、换水调节水质外,还可用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调优、调活水质,生石灰每15天泼洒1次,用量为5~10千克/亩,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EM原露等生物制剂每20~30天施用1次。

3、病害防治
蟹种培育期间,要把病害预防措施贯穿于整个饲养过程的始终,一是挑选附肢齐全、活力较强的大眼幼体进行饲养,禁止将携带病原的蟹苗放入池中;二是投喂的饵料要新鲜,幼蟹摄入霉变的饵料容易诱发消化道疾病;三是定期泼洒生石灰,既能提高水体pH值,还可以增加水体的钙离子浓度,有利于幼蟹的蜕壳生长;四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和生物底改,降低水体氨氮和**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蟹种培育期间,除非蟹种寄生纤毛虫,通常不使用化学药物。

4、越冬管理
12月下旬,随着水温的急剧下降,幼蟹进入了越冬期,此时除加深池水外,还要增加水草覆盖的面积和厚度,防止池水温度过低,冻伤幼蟹,如遇池塘冰面积雪,要及时破冰扫雪,以防水体缺氧。

四、蟹种捕捞

冬季过后,水温回升,适时捕捞蟹种。蟹种大多采用地笼诱捕的方法,每天早晨或傍晚倒笼收取蟹种,为提高捕捞效率,还可以通过进水或排水的方法,在池塘里形成水流,张笼诱捕,反复多次,待池中大多数蟹种起捕后,再排干池水,用铁锹挖取钻洞蟹种,尔后再往池中注水,放置地笼,捕获池中的残留蟹种。


江苏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李**周日东
兴化市钓鱼镇农业服务中心李生兴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