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青苔问题解析

河蟹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问题解析

原创:王瑞利洋水产前天


近几年,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池塘的青苔问题一直困扰着河蟹养殖朋友,由于青苔的出现会引起一系列的养殖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问题,给河蟹养殖带来不利影响。水中的青苔是丝状绿藻的总称,较常见的有水绵、刚毛藻、水网藻等,本文通过分析青苔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总结如何有效防控青苔的措施,帮助河蟹养殖朋友们减少青苔带来的麻烦。


一、青苔形成的原因

1、孢子残留池塘冬季未排干积水或者是清塘不彻底,导致青苔的孢子大量存在于池底部,到了气温回升时会大量萌发。

2、追肥不及时养殖早期,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由于各种原因水一直肥不起来,或者放苗后追肥不及时,藻类繁殖不起来,导致养殖水体变清,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高,阳光直射到塘底,有利于底栖藻类的繁殖,池塘底部青苔的生长。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生长的阶段没有及时追肥,池塘中的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七大类,通常被称为营养物质。]被水草消耗后,有益藻类得不到[《得不到》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原创类小说,作者是A4。]营养,生长缓慢,无法形成优势种群[生物学名词,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的种群。],给青苔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3、外来带入栽草、放螺蛳时会携带青苔到水中,螺蛳一次性投放量过大,也会导致水质清瘦,肥水[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困难,青苔滋生。

4、倒藻养殖水体倒藻后水变清,死藻、有机碎屑大量沉底,阳光直射塘底,塘底就很容易起泥皮、丝状藻类等。


二、青苔的危害

1、导致水质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后,会与水体中的其他浮游藻类、水草等争夺营养,使其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生长繁殖缓慢,最终造成养殖水体肥水困难,水质变得清瘦。并且青苔吸肥厉害,有青苔的池塘往往追肥越多,青苔长得越多,水反而就越清。

2、削弱水草净水能力在河蟹养殖的过程中,青苔(主要是刚毛藻)会附着在水草上,阻碍了水草的光合作用,导致水草生长不旺盛,造成水草净化水质的能力削弱。

3、造成水质指标超标青苔夜间会消耗大量氧气,引起缺氧。青苔死亡后的有机物分解也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造成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偏低。同时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氨氮含量超标。

4、容易困住虾蟹养殖池底大量滋生青苔后,影响了水生动物的活动空间,由于青苔如棉絮状,虾、蟹苗等进入到青苔当中,或者蟹刚蜕壳,体质弱的阶段,容易被青苔所裹挟,无法挣脱,最终死亡。


三、青苔防控方法

1、彻底清整池塘养殖结束后清除过多的池底淤泥,配合使用“清塘修复安”全塘泼洒,清除池底大部分青苔孢子,同时抽干池水,将池底浅耕翻晒,利用阳光暴晒**青苔及其孢子。

2、肥水放苗使用“肥水肽”少量多次肥水,促进有益藻类迅速繁殖形成优势种群的同时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青苔生长。

3、少量分批次投放螺蛳螺蛳一般在清明前后放养,放养螺蛳前一定要注意水质的肥度,前期螺蛳投放量宜在200~300斤/亩,不宜过多。

4、加深水位保证坂田上水80公分左右。水位越深水体相对稳定,可确保肥水、控制青苔。同时有效降低因昼夜温差、恶劣天气给蟹苗带来的不利影响。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