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区,每年都会有很多相同现象,相邻的两张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苗一样,水一样,饲料一样,用药一样,一年到头也看不见死螃蟹,而年底的产量规格却相差甚远。那为何差异会如此之大呢?产量低的池塘,河蟹都去哪里了?如果河蟹三壳以后出现大量死亡,基本都是可以看见的,死亡量少对最终产量的影响[影响,指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人或事物的思想、行为、性质。]也不会很大。其实大家都知道,最终产量低的池塘,主要是早期一二壳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很低,“偷死”严重。近几年,河蟹苗种退化严重,很多池塘也存在连作障碍,再加上很多人为不正确操作因素,致使河蟹在一壳、二壳时出现顶壳、掉脚、“偷死”等现象导致前期[前期解释:(1) ∶某一时期的前一阶段,如战国前期;(2) ∶减数**的初期。]成活率极低。因此,前期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期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深水位
稳定决定存活。前期昼夜温差大,水位越深,温差越小,河蟹应激也越小,吃料也会越好,成活率也会越高。众所周知,河蟹蜕壳时所需溶氧更高,大约是是平时的2-3倍,水越深,水体越大,溶氧越充足,翻壳比也会越大。同时,前期温度低,水草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缓慢,而水浅光照强,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喜光,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却容易大量生长,严重影响水草生长。
2、保证足够的营养
营养决定规格。河蟹蜕壳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只有保证足够的营养,才能帮助河蟹顺利度过“鬼门关”。只有在吃料好,营养积累充足,体质好的前提下,蜕壳才越顺利,翻壳比也会相应增大。因此,前期要投喂高蛋白饲料或者冰鲜鱼,同时使用“利洋营养套餐”(“LY-生命素”4袋+“营养快线”4袋+“利多精”1瓶)拌1000斤料,或者1袋“冰鲜宝”拌200斤鱼,更有助于促进吃料,恢复体质,保肝防病,提高一二壳成活率。
3、严防中毒
河蟹属甲壳类[甲壳类是甲壳动物因身体外披有“盔甲”而得名。]动物,其生长都是通过一次次蜕壳完成的。从大眼幼体到成蟹出塘大约经历17次蜕壳,和其他甲壳类一样,其蜕壳过程也是通过吸水膨胀完成的。当其体内营养积累完成后,首先它会从老壳中重新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然后开始吸水膨胀,逐步将老壳顶起并从中蜕出,之后再慢慢硬壳长肉,将体内水体排出,完成蜕壳生长过程。在此期间,如果池塘水体中残留毒素大(清塘药物、杀虫药、青苔药、杀野杂鱼药物等),河蟹蜕壳期间会把大量毒素吸入体内,轻者影响翻壳比,从而影响到最终产量规格;重者直接导致肝脏病变,形成“水瘪子”,顶壳、拉脚、软壳蟹大量死亡等问题。因此,蜕壳前后慎用杀虫药等**性大的有毒药物,发现有蜕壳时,及时使用“碧水安”解毒,保证其良好的外部蜕壳环境。
4、科学肥水[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
河蟹蜕壳期间对氧气需求高,而前期水草长势受限(温度、水位、土壤、肥料等),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藻类来产氧,净化水质。河蟹有胆小怕光的生物学特性,水太清,光照太强,会影响其吃料,同时也容易造成青苔泛滥,定期肥水,为水草补充营养,并适当降低水体透明度,可以促进蟹苗吃料,并抑制青苔,同时水透明度度低,保温效果也相对较好,可减小昼夜温差,降低温度对河蟹的应激作用。肥水固然好处很多,科学选肥很重要,很多人盲目的使用大包肥,化肥等肥水,结果往往导致池塘**酸盐、氨氮升高,甚至枝角类等虫子暴发,严重影响水质,影响河蟹蜕壳生长。利洋“肥水肽”为全溶浓缩有机肥,干物质高,营养丰富,使用方便,长草培藻效果好,不会影响水质。
5、科学补钙
目前市场上的钙千奇百怪,有很多牛奶状芳香液体,也有很多类似葡糖糖的**等,但基本都不是全溶的。河蟹蜕壳是吸水膨胀的过程,只有全溶的钙,河蟹吸收利用率才会好,溶不溶解是检验钙好坏的首要标准。大量实验证明,“活力钙”溶解性好,营养全面,更容易吸收,更有助于虾蟹蜕壳期间补钙硬壳。
图1池塘水浅,青苔泛滥
图2顶壳死亡
图3细菌感染
图4中毒撑爪
图5池塘水位深,水肥度好
6、蜕壳期间严防细菌感染
软壳蟹是河蟹体质最弱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感染细菌的时候。很多池塘里的螃蟹存在磨爪、烂肢、溃疡、肠炎等现象,多数是机械损伤后细菌感染的结果。而河蟹由于刚刚完成蜕壳,体质本身也比较弱,不宜使用**性大的消毒剂,“优肽”作为全新的微生态制剂,安全无**,晴雨两用,不受天气影响,针对性强,作用时间长且不会伤害池塘中的藻类及其他有益微生物,是您蜕壳期间消毒的首选。
请大家在拿好苗的基础上,谨慎操作,切勿粗心大意,提高前期成活率,保证年底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