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适时放养,合理密养对于保证稻鱼双丰收是非常重要的。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放养时间,若是当年繁殖的鱼种,应力争早放,一般在插秧后7~10天,秧苗[秧苗一、植物拼音:yāngmiáo英文:rice seedling (水稻的幼苗)秧苗移栽一般指水稻秧苗的移栽,水稻秧苗的移栽有多种方法,如插秧(又叫插田)、抛秧、点播等。]返青扎根后即可放养。放养隔年较大规格的越冬鱼种不宜过早,约在插秧后20天左右放养。放养过早鱼要吃秧苗。放养时,将鱼种投放到鱼溜[ ...]里,使鱼种由此经鱼沟[养鱼稻田中开挖的通向鱼溜的沟道。]慢慢游到稻田里觅食,以便熟悉鱼沟、鱼溜。放养数量,由于各地放养鱼[养鱼的鱼缸最好是长方形或是圆形的,不规则形或是三角形的鱼缸不要采用,养鱼的鱼缸摆放的高度不宜过高,水平面的位置最好不要超过一般人心脏的高度,因为从中医学角度讲,人的心脏属火,鱼缸有水,水克火于人不利。]种规格不一,栽种水稻技术和施肥种类、数量等各有差异,放养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每亩放养4~6厘米的鱼种300~400尾。也可以放养罗非鱼为主,搭养少量草、鲢鱼。
2、日常管理
(1)保持一定的水深。鱼种放养初,因鱼体较小,田水宜浅,有6~7厘米深即可,以后随着鱼不断生长,逐渐加深到15厘米左右。在整个稻田养鱼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既不影响水稻生长,又适合养鱼的水位。
(2)要经常检查田埂,发现有漏洞和崩塌应立即堵塞和修补
做好防洪、排涝和防逃工作。随时注意观察天气情况,遇有大雨或暴雨时,要检查进、排水口及拦鱼设备是否完好,如有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和修补,防止漫水和逃鱼。
(3)做好清除敌害工作。如发现养鱼稻田中有水鸟、水蛇、黄鳝、田鼠等,应及时除灭。注水时防止从进水口进入野杂鱼。鱼放养后,要严禁鸭子下田。
(4)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养鱼稻田施化肥最好作基肥,如作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施用农药要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对鱼毒性较小的农药,在喷洒前要适量加深田水,以稀释落入水中的农药浓度。使用对鱼毒性大的农药时,应先将田水排干,使鱼进入鱼溜,待药性消失后,再灌水让鱼入田内。施农药尽量喷洒在稻叶上,以免农药落入水中。
3、收鱼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般在水稻收割前几天先疏通鱼沟,然后慢慢放水,让鱼自动进入鱼溜内,用抄网将鱼捞起,最后顺着鱼沟检查一遍,捞起遗留在鱼沟或田间的鱼。晚稻田养殖的罗非鱼,收鱼不能太晚,一般在稻田水温15~18℃时就要收鱼,否则就会冻死,很难起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