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村成全市最大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养殖基地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嘉兴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展销会是为了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渠道、促进销售、传播品牌而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上,一共签了150多万元的订单,我们养的甲鱼大受市场欢迎。”昨天下午,尽管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蒙蒙细雨,读音méng méng xì yǔ,是一个成语,形容雨点很细小。],但海宁市许村镇大营鳖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社长许金水却忙得不亦乐乎,他正组织社员[社员,汉语词汇,释义为人民公社社员。]将一只只甲鱼清洗装箱,准备销往外地。他高兴地说,今年甲鱼的销售行情特别好,合作社社员收入将突破1亿元。
“许村现已成为嘉兴最大的甲鱼养殖基地,每年投放量在1500万只以上。”许金水说,目前,大营鳖业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253户,内塘外塘养殖面积[养殖面积是投放鱼苗鱼种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近2000亩,社员年平均收入达12万元。“我们养的甲鱼全是生态的,现在销售网络基本覆盖了长三角。”养了300多亩甲鱼的永福村村民杭国华,指着刚刚打捞上来的一袋甲鱼兴奋地说,现在市场行情[古代商人就注意市场行情有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但真正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研究是从资本**社会开始的。]是每公斤36元,今年养鳖能给他带来100万元以上的收入,“前两天,杭州一个大客户独自包了一个塘,我足足赚了5万元。”杭国华抽了一根烟后又下塘捉鳖了。
昔日“单打独斗”养殖、销售,如今联合起来“坐地收银”。记者了解到,以前许村甲鱼养殖户不仅养殖规模小,而且大都是在市场上零售,养殖户亏本的情况经常发生。“养殖标准不一和市场行情波动,加上养殖户恶性竞争,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原因。”许村镇有关负责人说,为确保养殖户增收,他们动员养殖户成立了合作社,并实行一整套的养殖标准,从甲鱼苗的孵化、投放、养殖、投料到市场销售都实行“齐步走[当听到齐步走的口令时,左脚向前迈出约75厘米,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身体重心稍向前倾。]”,确保了甲鱼的养殖质量,再加上众多大户集中在一起,撬动市场的底气更足了。
“以前是养殖户单个面对市场,根本没有‘发言权’,现在是合作社和市场‘谈’,这样能够充分掌握市场行情,并实行分期、分批上市。”谈起经营之道[就是筹划治理,操作运行的理念和方法。],合作社社员老沈滔滔不绝。据介绍,为让许村甲鱼占据更大市场,他们还给甲鱼贴上了“大营”牌商标,甲鱼身价也因此翻了两倍多,加上养殖的无公害化,如今已吸引了长三角客户纷纷上门订货,社员们则坐在塘边数钱了。“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除了我们本地养殖户纷纷入社,就连杭州的养殖户也加入了我们合作社。”合作社社员老刘说,由于许村离杭州很近,现在余杭区[余杭区地处杭州市区西、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就有30多人加入了合作社。
结束采访时,不少社员自信地告诉记者,有了合作社这座“靠山”,他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不断打响许村“大营”甲鱼品牌。“明年,我们合作社社员将力争实现收入1.2亿元,明年这个时候,我们的甲鱼将‘爬’出长三角了。”许金水充满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