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用途
推动灾区河蟹恢复生产,提出“一围二种三投螺;稀放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品种多,药浴[药浴对人体具有独到功效,自古以来一直受医学界重视。]施肥不可少,强化营养最重要”等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
1.围蟹种草
养蟹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必须保持水草资源,大力提倡围蟹养草,围栏种草,以草养蟹。只有建造一大批“水底森林”,才能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才能养出规格大,品质好的“青背、白脐、金脚、黄毛清水大闸蟹”来。
2.投放活螺蛳
每亩蟹池投放活河螺(红壳螺蛳)150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250千克,最晚3月中旬前结束。
3.稀放混养
蟹种按每亩500只~600只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规格在每千克100只~150只。为增加蟹塘养殖总产量,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中可增加青虾、鱼类的套养比例。混养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弹性越强,缓冲力越大,养殖结构越稳定。前题是与主养的河蟹在水体、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等方面不产生矛盾。
4.蟹种药浴
蟹种放养前用药浴消毒,防止水霉病。采用万分之一的“新洁而灭”药浴15分钟。
培育肥水
蟹种放养前15天~20天,每亩水面施用发酵有机肥150千克~200千克,以培育浮游生物。一方面为蟹苗提供天然饵料,另一方面可防止水体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过大而滋生水绵(青泥苔)。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厘米~80厘米。
6.强化营养
水温在5℃以上河蟹就可摄食,此时可用香味浓,容易消化的食物作为诱食饵料,如酒糟、麦芽等。另外,适当投喂动物性饵料。
7.加强池塘管理
(1)做好蟹池清洁卫生工作。发现死鱼、死蟹必须及时捞出,并专门用一深坑,加生石灰或漂**后深埋处理,严禁死鱼、死蟹乱丢,否则容易造成病害传染。
(2)做好池塘管理日记。
(3)加强病害的监测和防控。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