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市荷塘六坊市场一笋壳鱼养殖池塘,面积4亩,水深1.5-2米,3台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图1)。2017年4月6日,放规格3cm/尾的笋壳鱼苗种4.5万尾,放苗时水温约22℃,投喂鲮鱼仔,早上喂一次,130斤/亩塘。
2017年5月下旬开始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发病初期每天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3-30尾,后期每天死亡上百尾。发病鱼漂浮于池塘边的水面上、很少见“打转”,有的鱼体表有溃烂、稍显黄身、鳃丝糜烂。5月中旬池塘水**盐偏高,简易测试盒检测0.35mg/L,发病前期用药比较乱,用杀孢子虫的药后死亡量增多,大换水后死亡量也增多。
6月份雨水多,死亡量增加。
2017年7月14日现场采样,测定水温32℃,当天死亡200尾左右,发病鱼规格全长7-10cm。取发病的6尾笋壳鱼(图2、3),外观病鱼体表、鳃丝溃烂,稍显“黄身”,腹部充血(图4);解剖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颜色变淡、脾脏肿大(图5)。取每尾鱼的肝脏、脾脏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发病鱼的肝、肾、脾、脑、肌肉等组织,分别用95%酒精和波恩氏液固定做**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块里,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观察。
结果:在28℃经24小时培养,每个培养基上均长出*白色、圆滑的菌落,16SrDNA分子鉴定为气单胞菌;其中“7-5肝脏”培养基上还长有针尖大小、*白色菌落(图6),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链状排列,16SrDNA分子鉴定为海豚链球菌[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图7)。PCR检测虹彩**[虹彩**科包括许多从昆虫和其它一些动物分离的胞浆型 DNA **。]和神经坏死**均呈*性。病理切片显示脾脏组织稀疏,轻微淤血(图8);脑部局部轻微淤血、出血(图9);肝脏脂肪变性(图10);鳃部多量红染质团,鳃小片弯曲、散在细胞坏死(图11)。
7月15日,当天死亡约200尾,开始用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多西环素拌冰鲜鱼内服,连续使用5天,死鱼[本片是关于身份错误和得不到回报的爱情的故事,讲述了一伙来自英国伦敦的抢劫犯在抢劫中遇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趣事。]数量逐渐减少。
7月20日至8月10日,每天死鱼约30-40尾。
8月10日之后,每天偶尔死鱼1-2尾。
分析:1、本病例检测发病鱼虹彩**和神经坏死**呈*性,发病鱼均有气单胞菌感染,发病后期连续使用抗菌药物后死亡量有所下降,死亡可能与感染细菌有关。其中一尾鱼肝脏中分离出链球菌,症状较其它鱼严重,可能是感染海豚链球菌加重病情。
2、海豚链球菌能引起多种养殖鱼类脑膜炎和败血症死亡,笋壳鱼海豚链球菌病未见报道。海豚链球菌是非条件致病菌,侵袭能力较强,但据报道并非所有的都是致病株,存在不致病的共生菌株,本病例分离的海豚链球菌是否对笋壳鱼致病尚不能确定。(利洋公司研究所一室胡芳源戚瑞荣席云清提供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