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
面积不宜过大,一般2-10亩为宜,水深1.5-2米,进排水方便,底质以壤土和淤泥少或新开的池塘为好。
二、鳜鱼[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整修,首先排干池水,清除池底淤泥,充分暴晒,以达到减少病害,疏松土壤和加速有机质分解。在放苗前20-30天,放水30-4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每亩用生石灰70-80kg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或用茶粕30-40kg全池泼洒,进行清塘[qingtang
]
。清塘后,池塘水位调整为50-60厘米,注水时进水口须用密网过滤,严防野杂鱼及敌害生物入塘。放苗前2-3天,需用几十尾鱼苗
[也叫“鱼花”。]放入池塘网箱中观察鱼苗活动情况,若正常,则证明池塘药物毒性消失。每亩放50-80万尾常规鱼乌仔,让鳜鱼在下塘初期有充足的饵料
[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使其迅速生长
[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以提高成活率。
三、鳜鱼苗种投放
池塘主养一般以3-5厘米鳜鱼苗为好,亩放1000-1500尾,鳜鱼苗进塘前可用2%浓度的食盐溶液消毒2分钟左右。
四、饵料鱼的投喂
首先及时投喂适宜规格
[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的饵料鱼,饵料鱼体长为鳜鱼体长的40-60%左右,以后随着鳜鱼的生长,按鳜鱼重量的5-10%的日饵料量,每隔3-5天投喂1次,使池塘中的饵料鱼保持一定的密度,不要或多或少,时有时无。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铒料鱼和鳜鱼的吃食情况,尤其在鳜鱼摄食旺季应根据鳜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补充不同规格的饵料鱼,以满足规格不一的鳜鱼的摄食需求。
五、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管理
鳜鱼喜生活在水质清新、溶氧量高的环境,因而保持池水水质无污染,并有足够的溶氧是养殖鳜鱼的关键,所以要经常注水,每次注水量以池塘水量的30%左右为宜,尤其在夏季高温期间,一般6-9月每隔5天加注新水一次,其它季节可10-15天1次,要定期使用“底确良”或“底改良”,在天气闷热高温季节和清晨要开机增氧,使池塘保持充足溶氧,为鳜鱼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六、病害防治
1、暴发性出血病
[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病鱼鳃丝、肝脏发白,内脏**充血,特别是胃部有块状充血,伴有腹水,肠内充满**粘液,该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高峰7-9月份,流行水温20-30cm,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上的鳜鱼苗种。该病防治方法:①保持水质良好,增强鱼体抵抗力。②定期泼洒“二**氯”或“溴氯海因”。③发病时可用“标点”全池泼洒,隔一天再用一次,连用2-3次。
2、寄生虫
[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病
由车轮虫、斜管虫、隐鞭虫等寄生虫鳃部及体表引起,病鱼体表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腐烂,表皮发炎,呼吸困难而死亡,常年都有发生,主要在低温时危害鱼苗、鱼种。此病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做好水源消毒工作。②0.7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③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全池泼洒。④寄生虫**后,用“标点”全池泼洒消毒。
七、适时捕获上市
捕捞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既可促进小规格鳜鱼的生长,又可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