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养殖常见病之孢子虫病防治技术


  孢子虫病

  流行情况:发病高峰主要在成鱼阶段,即每年的秋、冬、春季。

  症状:寄生在鱼的头部、鳍和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大小小*白色的胞囊[胞囊是指低等植物和原生动物在休止状态或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身体外围分泌一种蛋白质的膜,以度过恶劣环境。],形成米粒状,胞囊寄生部位充血、出血。病鱼体上的胞囊少则数十个多则可达数百个。取下胞囊,显微镜[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下可见成千上万个孢子。

  防治方法: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鱼池要用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液或者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彻底清塘,**淤泥中的孢子,以减少此病的发生。发病鱼池可在饲料中拌服“孢杀”,连用3-5天;外用灭虫精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隔三天后再用“强效碘”全池泼洒,连用3天,采用此法治疗效果较好。

  生鱼对病害的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很强,只要养殖过程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对症下药[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就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