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四季投饵技术

鱼类的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量及其代谢强度是随着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的变化而变化的,养鱼四季投饵[ ...]技术是依据吃食鱼而言,应根据鱼类品种、生长状况、季节[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变化、病害流行等情况灵活掌握。一年中投饵应坚持掌握“早开食、抓中间、晚停食[停食,指食物停滞胃中不消化。]”的投喂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一、早开食

冬春季节,气温水温较低,鱼类基本上不吃食,

可以不投饵。但是,在无风的晴天,当水温升高到15℃时,应及时投喂适量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这就是早开食的投喂原则。谷雨季节(四月中下旬),水温逐渐升高,鱼类摄食量增大,投饵量随之增加。

二、抓中间

盛夏季节,(七、八、九月),水温常达30℃左右,在天气晴朗、水质保证的情况下,可大量投饵,尤其是草食性鱼类需增投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它能以廉价的植物蛋白换取优质的鱼肉蛋白,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此期间既是鱼类快速生长期,又是鱼病蔓延季节,当天气变化、预测病害将要发生或鱼类浮头时,应控制投喂量或停止投喂,并加注新水,以改良调节水质,这就是抓中间的投喂原则。

三、晚停食

秋爽季节,自秋分以后(9月底),水温逐渐降低,

但仍保持在20-25℃,这时,生活环境对鱼类生长适宜,且生长速度快,可继续加大投喂量,让其吃饱吃好,快速生长。立冬以后(11月上中旬),水温渐降,但鱼类仍需少量摄食,还应抓住晴天中午适量投饵,以确保鱼体长鳔,增加产量,提高越冬成活率,这就是晚停食的投喂原则。

一年四季,无论哪个季节,在投饵方法上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四季投饵必须坚持“四定”原则

定时:每天投喂时间要准时,不可随意变动。当水温20℃以下时,每天投喂1-2次,水温20℃以上时,每天投喂3-4次,投喂时间均安排在8-18时之间。

定点:在固定食台上投喂,5亩以下池塘设1-2个投喂点,5亩以上设3-4个投喂点,这样有利于鱼群集中抢食和清除残饵。

定质:优质的饵料具有营养全面,配方科学合理、粒度大小适宜、水中稳定性好、饵料系数[系数(外文名coefficient),是指代数式的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低等特点。要根据鱼品种及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做到精、青搭配,不仅要选择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不霉变,能确保鱼类营养生长需要的优质饵料,而且还要具有诱食性和适口性。

定量: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及吃食情况,合理投喂。要实行少量多餐的原则,一般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或以80%鱼类吃完游走,表明量已差不多,此时应减少投喂,或停止投喂。

定量投饲也可用以下方法计算:

年投饲量:根据鱼类净增重倍数和饵料系数来进行推算。即鱼放养量×净增重倍数×饵料系数。

一般鱼类净增重倍数为4-5。

饵料系数:指鱼体增加单位体重时所消耗饲料的重量。全价配合饲料饵料系数为2-2.5,混合性饲料则为3-3.5,如果是几种饲料交替使用,则分别以各自的饵料系数计算出使用量,然后相加即为年投饲总量。

日投饲量:则根据月投饲量分上、中、下三旬安排,上旬是当月投饲量平均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的80%、中旬为平均数、下旬为平均数的120%,从9月份起,上下旬的日投饲量则相反,即上旬为平均数的120%,下旬为80%。

也可根据鱼类的存塘数确定日投饲数,水温在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3%,水温在20℃以上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这种方法须经常准确测量池塘鱼体重量,较麻烦,误差也大。根据鱼类摄食情况确定日投饲量较方便,且简便易行,一般以2小时吃完为标准。以上计算只不过是经验总结,是一个指导性的概念,每日实际投饲量则要看鱼类活动、摄食、天气、水色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早开食坚持驯化[驯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出现的一种文明进步行为。]投喂

对鱼类进行驯化投喂,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利用率。

①准备:驯化前停食1-2天。

②选址:投饲点应选在安静、便于投喂的地方。

③操作:驯化时敲击某物体,发出声音(每隔10秒一次),使鱼类形成条件反射。每敲击一次,投喂一些饵料。每天驯化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驯化5-7天,就可正常上浮摄食。驯化时,不可随意改变投喂点,并须确保驯化时间。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