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每年秋分过后,此时河蟹趋于成熟,即将进行生殖洄游[生殖洄游又称产卵洄游。],活动量[此词条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贡献知识的乐趣。]比往常增多,活力较强,上岸爬边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晚上,大量河蟹上岸活动,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河蟹逃逸[逃逸,亦作“ 逃佚 ”,汉语词汇。],临近收获季节必须加强防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通常情况下,引起河蟹逃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饵料投喂不足,河蟹饥饿难耐,上岸四处寻食而逃逸。
2.河蟹对光照很敏感,尤其是晚上见到亮光时,很容易趋光逃跑。此外在水流的**下,河蟹会顺流而下随波逐流,幼蟹则会逆流而上。
3.水体理化因素变化剧烈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使得河蟹挖洞或四处逃逸。
4.秋分后,河蟹性腺发育趋于完善,为了维持体内外渗透压而进行生殖洄游,寻找适合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一般是指一切自然、社会、自我的客观存在。],此时是最容易出现逃逸现象。
如何加强防逃措施:
1.保持水质清新,减少有机质污染,特别是外部的**(药物**、大量换水,长时间人工作业等)。
2.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有条件的可在池中放些瓦片、砖头以搭建人工蟹巢,特别是在水草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其生存场所,尽量减少其在浅滩坡处打洞逃逸。
3.最后一壳蜕完后要不可掉以轻心,可适时投喂一些高蛋白饵料,保证营养。
4.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池坡浅滩处,发现洞*立即填补好,检查四周围[四周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ì zhōu wéi,是指周围。]网是否有破损,过低的及时加高。
5.河蟹成熟后市场价格适合建议及时捕捞上市,避免存塘量大而出现洄游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