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识别优质鳗种: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优质鳗种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前提,优质鳗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①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整齐,无杂苗;②鳗种的丰满度大,体表光滑,背部墨蓝,腹部洁白;③无病害,无外伤,活动和摄食能力强;④当年养成的鳗种质量最好。
2.鳗种下池[ ...]:长途运输的种苗,为了运输安全,在包装起运前经过停食筛选暂养和包装时的降温充氧等各项技术操作,鳗种消耗了一定的体能,经过10小时左右的运输到达目的地[想要达到的地方。]。有两种情况:一是包装袋[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温度仍低于塘中水温,袋内溶氧仍很充足,鳗鱼[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仍处于半休眠状态,这时下池应创造条件给予适当的复苏时间和适应过程,首先在阳光直射不到的情况下,将包装袋放入塘边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中浸泡20~30分钟,待温差小于5℃时,解开包装袋,向包装袋中加入2~3盆塘水,然后慢慢地将鳗苗倒入网箱,观察1~2小时后下池。另一种情况,鳗鱼到达目的地后,由于袋内气温较高,氧气消耗较大,鳗鱼处于缺氧窒息状态,这时应立即解开氧气袋,在塘边铺上网箱,将鳗苗倒在网上,用池水慢慢冲洗,利用鳗鱼皮肤呼吸的特性,使鳗鱼慢慢苏醒游入塘中。
鳗种下池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操作,因为鳗种在包装袋中开始处于一种高氧状态,随着运输的进行,袋中溶氧逐渐减少,二**碳、硫化氢气体逐渐增加,鳗鱼又处于一种缺氧甚至轻度中毒状态,因此操作不慎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如果鳗种是短途运输,则下塘前只要进行消毒后就可直接下池。
3.鳗种下池的消毒:为使鳗种能健康成长,下池前必须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工作,以杀灭鳗种可能携带的病原。如果鳗种下池前体质许可,可进行水体高浓度、短时间浸泡,用药为:①1.5%~3%食盐溶液浸洗[浸洗是词语,拼音是jìn xǐ,指平声的字,指浸入清洗液清除金属表面污垢。]15~30分钟;②25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升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药液浸洗5~10分钟;③50毫克/升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蛋白质凝固剂。]溶液浸洗10~15分钟;④4毫克/升敌百虫溶液浸洗10~15分钟。如鳗种体质差,可先下塘,待鱼体质恢复后,用20~30毫克/升福尔马林和2~45毫克/升土霉素进行药浴处理,方法为将药物化水全池泼洒,要注意用药后换水。同时开食后投喂一个疗程药饵。
4.鳗种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投放鳗种的密度依各种条件而定,主要根据养鳗场投苗计划、现存池鳗鱼和总水面,同时考虑技术、水质等条件,原则是宁稀勿密。放养密度参考如下:鳗种规格20~10克/尾,每亩放养5000~7000尾,鳗种规格40~20克/尾,每亩放养4000~5000尾,鳗种规格80~40克/尾,每亩放养2500~4000尾,鳗种规格100克/尾,每亩放养2000~3000尾。
不能进行分级分养的鳗池,要特别注意鳗种规格质量,要一次放足个体在20~25克的鳗种,而且规格要整齐,以免尾苗多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