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病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生鱼[“生鱼”可指乌鳢,俗称黑鱼。]的鱼种,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主要发生在夏花分塘前后,因操作不慎、碰撞鱼体或水质恶化,尤其是放了没有充分发酵的粪肥,病原菌更易孳生和繁殖,鱼体容易感染此病。止病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率高,可达50%以上,它病程短,从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到死亡只有2-3天的时间。
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严重时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游动不平衡,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平垂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鱼池可用1ppm的漂**(含有效氯[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尤其作为消毒剂时)中**能力相当的氯量,可以定量地表示消毒效果。]30%)或0.3ppm的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等消毒药[消毒药,中药名。]物化水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
水霉病
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生鱼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的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阶段和鱼苗阶段,由于水环境**或水温低(15℃-20℃),特别在*雨天,突然感染引起,可造成受精卵及鱼苗的大批死亡。水霉菌多是腐生性的,大多是捕捉、运输、体表寄生虫侵袭等导致发病。
症状:内菌丝侵入体内后,蔓延扩展,向外生长成绵毛状菌丝,似白色绵毛。病鱼体表粘液增多焦躁或迟钝,食欲减退,最后瘦弱死亡。
防治方法:严格用药物消毒孵化池,保持孵化池水体清新,捞卵不离水,轻捞轻放不使卵粒受伤。苗种捕捞、运输动作要轻,放苗前用5%的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浸洗鱼5-10分钟,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用亚甲基兰0.3-0.5ppm化水全池泼洒,连用2天,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