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苗遭遇寄生虫,用甲醛杀灭需药培水

病例背景

俞老板,苏州通威用户,9亩黄颡鱼苗塘,7月初出现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高峰期每天死亡万余尾,

处理方案及过程

7月13日采样[采样(sampling)也称取样,指把时间域或空间域的连续量转化成离散量的过程。]到通威湖州技术中心,镜检[镜检是显微镜检查的简称。]发现大量车轮虫及少量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其他部位未发现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表观有少量鱼体消瘦,后腹部发红现象,大部分表观无明显症状。水质检测正常。

镜检鳃部发现寄生虫后随即电联养殖户,当天下午养殖户开始杀车轮虫。同时对其余样本进行药敏实验,剖检基本正常。

14日采样回技术中心复检,寄生虫基本杀完。

但是死亡却没有减少,16日药敏结果出来,使用内服药。情况可见下表

敏感性较好的前三种内服药:氟苯尼考[氟苯尼考(Florfenicol)中文名称: 氟洛芬;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成功研制的一种新的兽医专用氯霉素类的广谱抗菌药。]、恩诺沙星[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恩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主要用于上述革兰*性菌所致的呼吸道、咽喉、扁桃体、泌尿道(包括前列腺)、皮肤及软组织、胆囊及胆管、中耳、鼻窦、泪囊、肠道等部位的急、慢**染。]各使用了3天,死亡没有减少。同时鱼塘也进行了消毒,死亡情况没有改善。期间水质检测正常。

7月25日苗塘分塘,再次回访[回访是人民司法首创的检验审判效果的一项制度。]、采样镜检,发现大量纤毛虫。

疾控孙立威建议客户用甲醛[甲醛,化学式HCHO,式量30.03,又称蚁醛。]杀虫,电联客户后第二天开始杀虫。

26日开始使用甲醛。

**回访

7月30日电联客户回访,养殖户反应用药后死亡减少,每天死亡减少到几百尾,8月8日到塘口回访效果,客户反应死亡已基本停止。采样镜检无虫。

案例分析

寄生虫问题一直是造成黄颡鱼苗中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鳃部寄生虫和肠道寄生虫,本案例特殊之处就在于发病中期未发现寄生虫时,苗种死亡依然持续。对于鳃部纤毛虫的杀灭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药物,甲醛的效果相对较好,但效果也有一定局限性,甲醛杀虫后会对水质造成较大影响——甲醛杀藻,在杀虫后需要重新培水。所以,我们在日常养殖管理时注意水质的调控,维持藻菌平衡。

作者:苏州通威 张正快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