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复养 一年两茬

鲤鱼[鲤鱼,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是北方地区主要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鱼类品种。传统的鲤鱼商品鱼养殖方式普遍采取春放秋捕,由于秋季商品鱼集中上市,导致了卖鱼难、鱼价低,效益不高。针对传统的养殖方式存在的问题,可以在1年内重复两次养殖:先养一茬商品鱼,上市后再养一茬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这样,就会明显提高养鱼户的经济效益。据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孔令杰介绍,鲤鱼复养技术在黑龙江省推广已有近10年了,养殖水面达10多万亩,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第一茬鱼养殖(商品鱼养殖)

1.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池塘面积0.3~1.3公顷,池深2~3米。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0.3~0.6公顷水面配备一台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2.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的准备。鱼种放养前7~10天进行清塘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清塘消毒2~3天后,每亩施粪肥100~200公斤,注水0.8~1米深。

3.鱼种放养。按每亩400~500公斤商品鱼的标准放养鱼种,商品鱼出池规格750克。春季放养鱼种,鱼种规格为200~300克。每亩放养鲤鱼种400~500尾,鲢鳙鱼种150~200尾(鲢与鳙的比例是1~3∶1)。鲤鱼选择生长快、市场受欢迎的德国镜鲤、松浦鲤或建鲤。

4.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采用硬颗粒饲料,要求原料粉碎细度要在40目以上,粗蛋白含量达到30%~35%,饲料粒径4~5毫米。

5.水质调节。鱼种入池后,逐渐加深池水,7~10天加1次水,每次加水10~20厘米,到6月份水深达到1.5~2米。每15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亩水面用量20~25公斤。但碱性池塘不宜用生石灰调节水质。6月初安装增氧机,坚持每天开机,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雨天开机2~3小时。

6.鱼病防治。鱼种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10~2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每隔20天全池泼洒1次消毒药物,定期检查鱼体,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二、第二茬鱼养殖(鱼种培育)

1.放养前的准备。夏季商品鱼全部出池上市后,用漂**消毒,每亩用5~10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也可使用其它消毒药物。然后池塘注水0.8~1米深。如果注入池内的水较瘦,每亩再施尿素1.5公斤、二铵1公斤。

2.夏花鱼种放养。按照夏花鱼种需要量,6月上旬购买规格1.6~2厘米的乌仔在小池塘内进行高密度饲养。6月下旬至7月初,即可养成尾长3~5厘米的夏花鱼种。池塘消毒4~5天后,即可放养夏花鱼种。鱼种培育按亩产400~500公斤、出池规格尾重100克的目标放养。每亩放养3~5厘米的夏花鱼种4000~5000尾,其中鲤鱼3200~4000尾,鲢鳙鱼800~1000尾(鲢与鳙的比例是1~3∶1)。专家建议[《专家建议》主要是刊载高校学者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教育、文化、国际、民生问题等开展对策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投稿...]

目前,在鲤鱼复养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鱼的品种不是太好,饲料有的不合格,上市时鱼体重不达标,鱼体染病等。为此,专家建议:
1.鲤鱼复养投入比较大,这就要求养殖户在饲养之前做好资金等方面的准备。
2.当地要有大规模的育种条件,渔民要选择优良品种的鱼苗,比如德国镜鲤、松浦鲤等。
3.掌握好上市的时机,一般第一茬鱼要在7月上旬左右上市最好。
4.严把饲料质量关。选用正规厂家的优质配合饲料,鱼苗才能快速、健康地生长。
5.鱼病的防治措施需要加强,以防为主、治疗为辅,重视水体的消毒工作。
6.配套设施要齐全,比如增氧机、自动投饵机等。
7.水质要好,严防水源、水质遭到污染。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