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毛金藻对河蟹的不利影响


小三毛金藻[金藻亦称金褐藻(golden-brown algae),金褐色,除含叶绿素外,尚合有较多的类胡萝卜素。]呈椭圆形或球形,大小为(6~7)微米×(6~11)微米。细胞[细胞(英文名:cell)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前端有3根鞭毛[鞭毛(flagellum)长在某些细菌菌体上细长而弯曲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丝状物,称为鞭毛。],2根长的鞭毛约为细胞长度的1倍半,中间1根短的只有前者的1/4~1/3。近鞭毛基部有1个伸缩泡,2个叶状的金黄**素体[简介色素体(英语:Plastid)是光合营性(Phototroph)细菌中所含有的一种囊泡,与光合作用有关。]位于细胞两侧,且常偏于细胞前半部。小三毛金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分泌一种毒素,可使河蟹中毒致死。

小三毛金藻繁殖要求水具有一定的盐度和硬度,因此河蟹发病一般在距海较近的池塘,或在盐碱地[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建造的蟹池。小金三毛金藻发病主要在早春、晚秋和初冬季节。在池中达不到一定密度[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时,小三毛金藻对河蟹危害并不明显,但随着池中条件适宜使之大量滋生成为优势种时,密度达到和超过3000万个/升,就会使水呈浓黄褐色[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此时,小三毛金藻分泌的毒素,能毒害鱼类和河蟹的呼吸中枢,河蟹中毒后一般逃到水草上或爬上岸。当水中小三毛金藻的密度超过3000万个/升时,水呈浓黄褐色。

防治小三毛金藻,可用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全池泼洒,使池水硫酸铜浓度达0.6~1毫克/升,一般经24小时左右可使蟹恢复正常。硫酸铜只能抑制小三毛金藻的繁殖,不能完全杀灭小三毛金藻。注入新水可以降低小三毛金藻在池水中的密度,并降低其毒性。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