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鲀养殖常见病出血病的防治方法


东方鲀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是由**[**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感染引起暗纹[《暗纹》连载于纵横中文网的玄幻小说,作者是小包子。]东方鲀、红旗东方鲀全身出血的疾病。感染率和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都很高。

(一)病原

周凯等(1999)报道,在患出血病的暗纹东方鲀的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组织超薄切片中均看到大量形态相同的**颗粒,**颗粒为球形或多角形,核衣壳直径约为85纳米左右,双层衣壳;**核心直径50-60纳米,无囊膜,未见包涵体;**颗粒常**成团,呈晶格状排列,**团外有包膜;有的**颗粒分散于细胞中。因其形态及大小与呼肠孤**相似,因此暂将该**归属于呼肠孤**科。与草鱼出血病的呼肠孤**关系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

于士广等(1996)报道,在患病的红鳍东方鲀的肝脏超薄切片上,在肝细胞[肝脏是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极小,肉眼看不到,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间隙及肝细胞内看到弹状**[** 粒形 态 似 棒状 或 **状 的** 。],大小为300纳米左右。

(二)流行情况

于士广等(1996)报道,1993年秋,山东网箱养殖的红鳍东方鲀,体重约400克左右,发生一次较为严重的流行病,损失惨重。周凯等(1999)报道,1999年初江苏饲养的暗纹东方鲀鱼苗发病引起大量死亡,2.5万尾鱼苗到3月初只剩下0.5万尾,由于未找到有效的控制措施,死亡率不断上升,而且传染给成鱼,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塘混养的草鱼也患出血病死亡。

(三)症状

患病暗纹东方鲀的症状为,病鱼漂浮于池边水面上,反应迟钝,无食欲。病鱼体色变淡,口腔、下颌及各鳍的基部、鳍条充血;有的尾鳍残缺不齐;腹部出现点状或斑块状出血。解剖观察,肝脏颜色变浅,有点状出血或线条状血丝,严重时整个肝脏呈**或绿色;肠内无食,有的肠充血。患病红鳍东方鲀体表呈斑点状出血,肝脏肿大呈粉红色,脾脏充血肿大。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需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透射电镜,即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通常称作电子显微镜或电镜(EM),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电镜。]观察。

(五)预防措施

(1)消除池底过多淤泥,并进行消毒。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3)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保持水质优良、稳定,提高鱼体抵抗力。

(六)治疗方法

尚未进行研究。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