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常见病蟹*病的防治技术


蟹*病是由蟹*寄生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蟹*属甲壳动物、蔓足目。雌雄同体,寄生在蟹腹部的下面。虫体[《虫体》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异术异能类小说,作者是妖楠。]分二部分,一部分突出在宿主体外,称蟹*外体,包括柄部及孵育囊,即通常见到的脐间颗粒;另一部分为分枝细管,称蟹*内体,蔓延到蟹体躯干与附肢的肌肉、神经系统和内脏等组织。形成直径l毫米[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左右的白线状分枝。

(二)流行情况

在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都有发生,且在滩涂养的河蟹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高。如将已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的蟹移至内陆淡水中饲养,蟹*只形成内体和外体,不能繁殖幼体继续感染。在同一水体中,通常雌蟹的感染率大于雄蟹。从7月开始发病率逐月上升,9月达到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在这以后常发现蟹*体外颗粒变得柔软、透明,有的甚至瘪塌,或仅残留蟹*脱落后的小黑点痕迹。该病虽一般不引起病蟹大批死亡,但影响生长,病蟹失去生殖能力;严重感染的蟹肉[用料材料  五花肉鸡蛋做法1. 用料**福 2. 五花肉切薄片,打上鸡蛋,上锅蒸20分钟 3. 姜末、醋、酱油、香油调汁,肉出锅后浇汁改刀 4. 大功告成,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有特殊味道,失去食用价值。

(三)症状

患蟹*病的蟹,腹部的脐略呈臃肿,揭开脐盖,可看到直径2-5毫米、厚l毫米左右的*白色或半透明[在光学领域,透明度是允许光通过材料而不分散的物理性质。]颗粒状[颗粒状,医学术语,泛指基部直径不超过高度的一种突起。]虫体,感染强度从3-4粒到20-30粒不等;7、8月颗粒较硬,以后逐渐变得柔软;病蟹雌、雄难辨,雄蟹的脐呈椭圆形,近似雌蟹,螯足小而绒毛少;病蟹生长缓慢,性腺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的病蟹到成熟期也看不见**和卵巢,凡被感染的蟹均失去生殖能力;严重感染的蟹,蟹肉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俗称“臭笼蟹”,不能食用。

(四)诊断

只要揭盖脐盖,看到有直径2-5毫米、厚1毫米左右的*白色或半透明颗粒状虫体,即可作出诊断。

(五)预防措施

(1)从无蟹*感染的地区引进蟹苗,或选择健康亲蟹进行人工繁殖

(2)在淡水中饲养河蟹。

(六)治疗方法

据贾敬德(1995)报道,可用针挑破白色点状蟹*外体,然后用每立方米水体放0.8克硫酸铜,药浴30分钟,疗效较显著。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