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进入9月份,盛夏已过,气温渐降(昼夜温差大),水温较为适宜河蟹生长,正是河蟹最后一次生理性腺发育成熟脱壳后,完成"翻倍"、增重、育肥[育肥,指使禽畜(一般为肉用禽畜)变得肥胖或丰满的养殖过程。]和成熟增长的关键时期,注重调控优化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确保[确保,指切实保持或保证。]溶氧、增加营养、科学合理投喂及控制减少病虫害的损害等生产管理工作也同样显得至关重要。
1、定期加注新水,冲水[冲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ōng shuǐ,意思是重要水道。],换水。调水,养水,稳定水质,防水变,防水质恶化。一般正常情况下每隔5~7天补水、加水、冲水一次,每次以少量添加和缩短冲水时间,并逐渐适当调整平均水位保持100~120㎝。确保做好增氧,冲水,内循环流水工作。
2、适量投喂,增加营养,合理调整饲料营养成分比,增强河蟹体能体质[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重视补钙,补充钙镁磷等矿物质离子营养和多种微量元素离子营养盐[自从人们了解到海洋营养元素的存在之后,一直都在关注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海洋环境科学得到快速发展,以海洋营养盐元素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成为海洋有机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及复合多种微生素等,确保河蟹后期[后期(anaphase)有丝**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着丝粒分开, 染色单体移向两极。]充分增重、育肥、压黄、上膏、长膘,以利提高养成河蟹的品质和肥满[肥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éi mǎn,意思是肥胖丰满。]度。
3、加强池塘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管理,捞除上浮水草或下沉**水草,并保养保留部分水草,最后一壳结束后捞除池塘中间过多的水草,保留四周5~8米宽水草带,可促进河蟹后期壮膘和减少后期转塘引起水浑。
4、勤改底,降污染,除底臭。处理青苔、水草**,分解池底有毒有害污染物(硫化氢、氨氮、**酸盐等),提高底层**电位,稳定PH值,增强河蟹自身机体免疫力等,可明显提高河蟹养成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减少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和黑底板(脏壳子)的产生。做好防治纤毛虫,确保后期水体、底质环境良好和蟹的体质健康。
5、加强养殖后期防逃,防偷,防缺氧,降混浊,注意天气变化和下雾气压低及突然降温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杜绝后期因河蟹上岸、转塘期水混浊、环境差或体质差及天气因素等造成应激和损伤的危害和损失。
6、视河蟹生长肥满度、硬度和体质,分析行情,抓住时机,适时起捕销售,争取获取最大化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