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鱼苗[也叫“鱼花”。]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到全长约5厘米左右时,需要进行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分池,以便继续培育大规格鱼种或直接进行成鱼养殖。黄颡鱼鱼苗起网率极低,一般采用干池法进行分塘,其方法是将池水排干,只保留出水口[出水口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一字式、八字式和门字式。]池底深处约10~15厘米深水位,便于鱼种集中在一起用抄网将鱼种捞起来。出塘的鱼种直接进入网箱或流水水泥池中暂养几个小时,目的是增强幼鱼体质,提高出池和运输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一般控制在晴天早晚5时左右分池,避免高温作业[高温作业(work in hot environment)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黄颡鱼为无鳞鱼[无鳞鱼是指天生无鳞和鱼鳞很小的鱼种,并不是单指一点鱼鳞都没有的鱼。],加之胸鳍和背鳍的硬刺易使鱼体相互刺伤,而且鱼体黏液过多地脱掉,易被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和细菌感染,再放养前须用3%的盐水严格消毒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