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斑点叉尾鮰与团头鲂的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技术。通过在面积10亩的池塘混养鮰、鲂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搭配鲢、鳙及银鲫。给鮰、鲂及银鲫投喂配合颗粒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而鲢、鳙鱼不投饵[ ...]。共设置2台3kW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饲养209天,结果**鮰鱼6960kg,团头鲂6889.6kg,异育银鲫345kg,鲢鳙鱼2137.4kg,每亩产量1633.2kg,每亩成本7639.16元,每亩利润4324.26元,投入产出比为1:1.56。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团头鲂;混养;产量;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鲶,属鲶形目,鮰科鱼类,是一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大型杂食性鱼类,喜群食,以吞食为主兼滤食,多栖息于水体底层,性情温驯,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高,生长快,有易饲养、易起捕和肉质鲜美等特点,适合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淡水水域饲养。并且,因其身体较大较长、无肌间刺,也是淡水鱼类中非常适合深加工的优良品种之一。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是一种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且适温范围广,易饲养,生长快,饲料来源广,性情温和,市场需求量大。
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或主养团头鲂的模式较普遍,但斑点叉尾鮰和团头鲂混养,且产量又高的报道却很少见到。近几年,在郑州地区有部分养殖户进行斑点叉尾鮰和团头鲂池塘混养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笔者2003年3月至11月在郑州金水恒大饲料厂杏街渔场进行的池塘斑点叉尾鮰和团头鲂混养技术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土池,面积10亩,长方形,南北走向,水深1.2m,池底平坦,底质为粘土,淤泥5~10cm,动力注排水,用水为深井水,清澈、无毒、无污染,pH值6.8~7.5,全池配置3kW增氧机2台,4kW潜水泵1台,投饵机1台。
1.2清塘消毒
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14天(3月10日)用生石灰1000kg对池塘彻底干法消毒,7天后加水至60cm备用。
1.3鱼种来源
采用本渔场培育的二龄鱼种,所有同类鱼种规格整齐,健壮无伤。
1.4鱼种放养
2003年3月24日放养斑点叉尾鮰鱼种,26日放团头鲂鱼种,29日放养白鲢、花鲢和鲫鱼鱼种,放养时水温13~15℃,鱼种放养前都用3%食盐水药浴10分钟。鱼种放养情况详见表1。
表1鱼种放养情况表
放养对象平均规格(g/尾)数量(尾)重量(kg)
斑点叉尾鮰451100049.5
团头鲂531300068.9
白鲢32280089.6
花鲢4140016.4
银鲫鱼1020020.0
2饲养管理
2.1投喂技术
2.1.1饲料全期投喂郑州金水恒大饲料厂生产的鮰鱼专用饲料。
2.1.2驯食
在东边鱼池埂上搭建投饵台,投饵台向池内深入3m,高出水面1.5m,并安装好投饵机。开始采用人工投喂饲料驯化法,投喂前先用手拍击投饵机几下,如鱼少,再拍击投饵机几下,再投料,反复多次,目的是使鱼产生条件反射。投料速度视鱼的多少和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强度,先慢后快最后再慢。人工投料时尽量撒开撒匀,尽可能使鱼都有摄食的机会。驯化时,每天投料2次,上午9点和下午3点各1次,每次50分钟。团头鲂不容易驯化,一般需经过7~10天的驯化,才会形成集中摄食习性。如果池塘中浮游生物过多,也可延长驯化时间。摄食正常时,改为投饵机投料,开投饵机前也要先拍击投饵机几下。
2.1.3投饲量和投喂次数
日投饲量=塘鱼重量×投饲率。实际投喂量要根据天气和鱼摄食状况来定。投饲率、投饲次数、饲料粒径及全期投饲料量见表3。
表3 投饲情况表
月份3—45—67—910—11合计
生长阶段100g之前100—250g250—500g500g之后
投饲率(%)0.5—1.01.5—3.03—42—3
投喂次数(次)2333
饲料粒径(mm)1、1.522.5、33
投料量(kg)1549.74675.013740.82634.522600
占全部投饵量的比(%)6.920.760.811.6100
2.2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塘,注意鱼的摄食与活动,防止鱼浮头,特别是团头鲂,一旦浮头,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摄食。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出深埋,做好养鱼记录。注意水质的调节,每月用生石灰1~2次,每次200kg,使pH保持在7.0~8.0之间,可有效减少鱼病的发生,并保持鱼类的良好摄食行为。定期换水,换水对团头鲂的池塘高产养殖非常重要,不能使水过肥,透明度保持在30~50cm,3~5月份和10月份每月换水1~2次,6~9月份每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5~25cm,保持水质的嫩、爽。水位的控制,3~4月份水深保持在0.6~1.0m,5~9月份水深保持在1.1~1.3m,10月份之后水深保持在1.5m左右。
2.2.1增氧机的使用要保持水中溶氧的正常水平,除了要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外,还要经常开动增氧机。6月份之后,定期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2点钟左右开增氧机1~2小时,以增加下层水的溶氧量;晚上在鱼浮头前开增氧机,不要在发现鱼浮头时才开,否则会严重影响鱼的摄食与生长。
2.2.2检查与记录每半月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并随机抽查鮰鱼和团头鲂各30条,记数、称重,计算出总存塘量、饲料系数、下阶段的投饲率及投饲量。
2.2.3鱼病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在鱼病流行季节每20天用二**氯消毒水体一次,每20天投喂药物1次(每40kg饲料添加**环丙沙星20g,氯化胆碱100g,吗啉胍50g),连喂3~4天,主要防治暴发性出血病、肠炎病、溃疡病、水霉病等疾病。斑点叉尾鮰鱼种阶段易被车轮虫寄生,严重时可用适量的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杀灭。
3结果
2003年11月15日捕捞上市,收获情况及饲料系数见表4,效益概算见表5。
表4 出塘情况表
放养对象总产量(kg)出塘规格(g/尾)出塘尾数(尾)成活率(%)净产量(kg)饲料系数
斑点叉尾鮰6960.06551062696.66465.0吃食鱼1.74
团头鲂6889.65621225994.36200.6
银育鲫鱼345.0181190695.3325.0
白鲢1514.6583259892.81425.0
花鲢622.8159739097.4606.4
表5 经济效益概算表
投入(元)收入(元)投入产出比
鱼种费饲料费电费租池费药费其它费用合计产鱼收入净收入1:1.56
8821.653030685040001690200076391.6119634.243242.6
4小结与讨论
4.1斑点叉尾鮰与团头鲂混养,对水质要求很高,整个饲养阶段要保证水质“活、嫩、爽”,透明度一般要保持在30cm以上。在放养时,应加大白鲢的放养密度和花鲢及银鲫的放养规格,这样可降低养殖水体的肥度,同时,又可提高花鲢及银鲫的出塘规格,增加其商品价值。
4.2在混养过程中,团头鲂对多种药物及溶氧较敏感,因此日常管理中应尽量少施药物,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如敌百虫等)更应慎用,对于其主要病害以预防为主,要勤换水,少泼洒药物。
4.3斑点叉尾鮰易被车轮虫寄生,特别是苗种对车轮虫非常敏感,容易造成大批量死亡,影响成活率。可采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剂量施用方法与家鱼相同,同时,次日要防止浮游植物因硫酸铜的施用而大量死亡造成团头鲂缺氧浮头。
4.4在试验过程中,捕捞时出现了团头鲂因斑点叉尾鮰的硬棘而受伤,结果影响了其商品价值。另外,若团头鲂与斑点叉尾鮰不能同时上市,受伤的团头鲂易被病菌感染,引发各种疾病(如水霉病、溃疡病等)。建议捕捞之前,应联系好购买商家,以便同时出塘,减少经济损失。嘉鱼蜀湖努力打造叉尾鮰第一品牌!
参考文献
[1]王强云.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农家致富,2003(9).26-26
[2]李淑贤.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齐鲁渔业,2003,20(6).30-30
[3]乐瑞源.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成鱼试验,渔业致富指南,2003(2).46-46
[4]杨学芬,杨瑞斌.精养池团头鲂青鱼混养技术,淡水渔业,2003,33(3).59-60
[5]洪顺芳,周顺达.池塘主养团头鲂高产技术,科学养鱼,2003(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