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科技入户典型经验介绍:做好塘口档案不断总结经验


徐爱国,南京市高淳县[高淳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圈苏南板块,为江苏省南京市郊区,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镇东湖村人,初中文化从事螃蟹养殖八年。2007年承包的本村永胜圩内30亩稻田生态养殖,获得亩产成蟹53.5公斤,平均规格180克/只,亩均毛利346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徐爱国的主要经验是:认真细致地记好塘口记录,做好塘口档案。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出养殖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好的养殖方法进行不断积累,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由于多年的摸索、总结,徐爱国已掌握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养殖技术

在我县,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已达一定水平,很多农民通过螃蟹养殖发家致富[发家致富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但仍有少数部分螃蟹养殖户,在养殖过程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年初没方案,年中没措施,年底没计划,搞好养殖来犹如瞎子摸象[出自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不弄清楚,而要判断这经济的总趋势,岂不等于瞎子摸象?”。]。而做好塘口记录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放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ǒu dì fàng shǐ,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出自宋·叶适《水心别集·十五·终论》。]。比如2006年5月份蟹池的大缺氧,徐爱国的蟹池也不例外,他在查找原因时就发现,除池塘其他因素外,螺蛳的大量投放是造成缺氧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时徐爱国塘内投放了3万多斤螺蛳,造成蟹池严重缺氧,对当年养殖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2007年,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上半年减少了螺蛳的投放,全年投放螺蛳2万斤,但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徐爱国从事螃蟹养殖八年来,每年的塘口记录都很详实,再加上自己虚心好学,不断取长补短[取长补短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ǔ cháng bǔ duǎn,意思是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年均亩毛利都在3000元以上,几年来,通过螃蟹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