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池中套养[ ...]黄颡鱼,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黄颡鱼10~20kg,亩增利润200~400元,经济效益明显。
1.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
套养黄颡鱼的池塘应选择水源条件好,面积5~10亩,水深以1.5~2.0m较理想。要求池中天然饵料[天然饵料,是一种用动物或则植物制作的钓鱼饵料。]资源丰富,诸如浮游生物、水蚯蚓、小鱼虾、水生昆虫等含量相对较多。
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池塘套养黄颡鱼的密度主要依据塘内饵料生物量确定。一般在主养品种以及搭配比例仍按原养殖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每亩套养黄颡鱼冬片鱼种100~150尾或当年繁育的3cm的苗种300~500尾。套养黄颡鱼的池塘宜以鲢、鳙、草鱼等为主,不宜与以鲤鲫鱼为混养对象,因其食性基本相同,易产生不利影响,更不能与乌鳢、鳜鱼等凶猛肉食性鱼类共同套养。
3.日常[《日常》改编自あらゐけいいち连载于《月刊少年ACE》的同名漫画。]管理
套养黄颡鱼池塘的日常管理除按常规操作进行外,重点要管理好水质,保持水体溶氧在4mg/l以上,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是7~9月份高温季节,一般每2~3天加水[加水,将原来各水槽间的塑料软管换成钢管,在钢管和每个水槽正上方都安装一个防尘喷雾喷头,采用4个电磁阀供水,增大了供水量,使整套加水系统每个水槽出水口压力平衡。]一次,每次加水5~10cm,同时每天开动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2~3小时,确保溶氧充足,避免浮头发生。同时在对主养品种进行病害[植物体发育**、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防治时,应注意不要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无鳞鱼是指天生无鳞和鱼鳞很小的鱼种,并不是单指一点鱼鳞都没有的鱼。],药物较容易直接从皮肤浸入体内,所以对部分药物十分敏感,在对池塘施药时,一定要严格选择药品和控制用量,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而死亡。黄颡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和敌百虫[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中文别名: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兽用;敌百虫原粉;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精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杀虫剂。]比较敏感,尤其要谨慎把握。套养的黄颡鱼,很少发生病害,还可以有效地控制主养鱼发生锚头蚤等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