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蟹的养殖大多以种草养蟹为主,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在河蟹养殖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产氧、稳水、提供饵料和躲避的空间等。每年天气多变的5、6月份很多河蟹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会发生水浑现象,有泥浑、白浑、水红、水浓等情况,但不管那种水浑都会对水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水草挂脏、甚至萎缩、死亡,造成高温期无草的情况。
伊乐藻严重挂脏
一、造成水浑的原因
1、藻类过多,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下降
一般是肥水[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过度或杀虫后出现,种草养蟹的池塘适当的藻类是有益的,但过多的藻类会降低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透明度影响水草的生长,田面上的去年的烂草、烂青苔或者新塘的稻草、麦秆等含纤维素较多的植物会浸泡出的特有红水也会降低透明度。
杀虫后藻类过多引起的水浓绿
2、泥浑
一般是蟹塘生物量多、活动量[此词条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贡献知识的乐趣。]大引起的,蜕壳后吃料增加或者野杂鱼多造成的缺料、缺氧、空间不足。缺料:河蟹每次蜕壳之后摄食量增加,有部分蟹塘加料较慢导致;有些蟹塘清塘不彻底或者打水打上来鱼卵导致野杂鱼虾多,特别是龙虾、鲫鱼、泥鳅、鲤鱼等繁殖力强的野杂,会在5、6月份大量繁殖,导致吃食量猛增。缺氧:会导致河蟹活动量大,河蟹会爬草头、上水边等溶氧充足的地方。空间不足:很多蟹塘为了避免河蟹上田面爬掉田面上的水韭菜,用围网把河蟹暂养在沟中,随着河蟹蜕壳、生长,河蟹活动量越来越大,导致活动空间严重不足。
围网没有撤掉造成的泥浑
3、白浑
水草过多,特别是晴天水草光合作用较强,过多的水草会吸收大量的二**碳[二**碳,化学式:CO2,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碳分子由两个氧**与一个碳**通过共价键构成。]产生氧气,造成池塘水体中碳酸根、碳酸氢根、二**碳平衡打破,积累过多的碳酸根与钙离子生成胶体性状的白色碳酸钙沉淀,让水看起来发白。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等虫子过多会增加蟹塘耗氧、摄食藻类、影响水草净化能力,造成水体溶氧不足,造成“虫子”独特的白浑。
水草过多的白浑水
二、处理方法
1、肥水要适当、不要盲目肥水,理解肥水的真正意义,使用全溶有机肥“肥水肽‖”、含碳量高的“活力碳”少量多次肥水,不用含大量化肥、农家肥等高氮高磷低碳易肥水过浓且不稳定的肥水产品,尽量少杀虫避免藻类大量繁殖。单纯的高纤维素植物腐烂的红水影响不大。
2、定期查料,发现泥浑,特别是有水草上浮等明显缺料现象时,及时加料,如果野杂多可以用笼捕或者药除。适当加深水位提升总体溶氧量,增加环沟里“底居安”、“底加氧”改底增氧,减少底层耗氧。及时撤掉围网,保证河蟹充足的活动空间。
3、水草过多引起的白浑一般水草干净、不挂脏,可以适当拉掉部分水草、割草头,让水体通风能流动起来,多溶解空气中的二**碳,配合“活力碳”补充碳源。虫子过多,可适当抽滤部分虫子,“底居安”改底减少耗氧,严重的可配合“底加氧”增氧,7-10天定期“利菌多‖+活力碳”养草、防草脏。
同一蟹塘同一位置同一时间底层溶氧
同一蟹塘同一位置同一时间表层溶氧
种草养蟹的池塘产氧、净水主要是靠水草来完成的。部分养殖户使用吸附剂、絮凝剂[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等产品迅速清水只治标不治本,吸附剂、絮凝剂等产品能把水中的有机碎屑等杂质快速沉降到塘底,水会很快变清,但底层环境变差、底层缺氧严重,对生活在池塘底部的河蟹影响很大,造成河蟹严重缺氧,河蟹活动量因缺氧而增加,还会导致反复性水浑。还有部分养殖户水浑后会选择杀枝角类等虫子,杀虫后池塘溶氧会短时间提高,河蟹活动量也会减少,但杀虫剂本身对河蟹影响较大,死亡的虫子也会腐烂、分解导致底层环境进一步恶化,会降低河蟹吃食量,严重的会导致河蟹直接中毒死亡,特别是对软壳河蟹影响大。针对水浑,保草、防草脏来提高水草的净化能力是处理水浑的根本。天气多变、易水浑的5、6月份定期7-10天使用“利菌多‖+活力碳”,水草较多的池塘适当拉草、割草头让水体通风、保证水体流动性,把高溶氧、低二**碳的表层水和高二**碳、低溶氧的底层水交换,减少底层氧债,保证充足的溶氧,给水草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溶氧。只有水草干净、持续生长才能提升水体的净化能力,最终水浑自然就解决了。水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处理水浑而忽视了河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