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
花鲈弧菌[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病多见于初夏至初秋,与稚鱼相比成鱼发病偏重,而且,该病多与虹彩**[虹彩**科包括许多从昆虫和其它一些动物分离的胞浆型 DNA **。]病和寄生虫性疾病[性疾病是由于**不卫生或者与多位***保持性关系防护不当而传染的生殖疾病。]并发。
2.病因
花鲈弧菌病因鳗弧菌及其近缘种感染所致。花鲈弧菌病病原本性状和药剂感受性[感觉系统对**物的感觉能力。]均与牙鲆弧菌病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极为相似。
3.症状
患鱼离群,贴边缓慢游动,若捕捉,却麻俐逃脱。外部症状是眼球突出,从头部到鳃盖处出血[出血(hemorrhage)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逸出,称为出血。],或体表出血并糜烂,胸鳍出血并缺损,腹鳍基部出血,或体表出血并脱鳞,背鳍基部溃疡。
4.对策[对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uì cè,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作为花鲈弧菌病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对策,投喂**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多可取得较好疗效。
在18.1~19.1℃条件下,连续5天投喂**土霉素过后,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数量均见急剧下降。不过,治疗效果以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为转移,密度较低(8.14千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鱼群于治疗后仅见零星死亡,疗效非常显著而密度较高(10.26千克/立方米)鱼群于治疗后第3天出现死亡数量反弹,虽说同样投药,但由于放养密度不同,死亡数量相差悬殊。
作为花鲈弧菌病预防对策,关键在于降低放养密度,并提高饵料质量和加强投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