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之性成熟蟹种的识别


正确识别性成熟[性成熟(sexual mation) 是个体发育的一个方面。]蟹种是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购中剔除这类蟹种,从而避免生产遭受损失。怎样识别它呢?我们总结了一些实践中的做法,归纳起来称之为“五看识别法”,现介绍出来作为对策之一供探讨。

一是看腹部[人的腹部是骨盆和**之间的身体部分。]。河蟹在腹部扁平呈片状,弯折贴附在头、**的腹面,通常为蟹脐。正常[正常:[normal]1,符合一般的情况、规律或习惯;2,没有问题。]蟹种,不论雌雄个体,腹部都狭长,略呈三角形[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但随着生长,雄蟹的腹部仍然保持三角形,而雌蟹腹部却逐渐变圆。也就是说,选购蟹种时,要观看蟹种的腹部,如果都是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的蟹种,即为正常蟹种,如果蟹种的腹部已经变圆,且圆的周围密生绒毛,即有可能是性腺成熟的蟹种。这是正确识别性成熟雌蟹的办法。

二看交接[交接【拼音】:jiāo jiē(1)指接触。]器。观看交接器是辨认雄蟹是否成熟的有效办法。打开雄蟹的腹部,发现里面有两对附肢[附肢特点体躯具有分节的附肢是节肢动物共同的特点,昆虫在胚胎发育时几乎各体节均有1对可以发育成附肢的管状外长物或突起,到胚后发育阶段,一部分体节的附肢已经消失,一部分体节的附肢特化为不同功能的**。],着生第一和第二腹节上,其作用是形成细管状的第一对附肢。在交配时,一对附肢的末端紧紧的贴吸在雌蟹腹部第五节的生殖孔上,故雄蟹的这对附肢叫交接器。正常蟹种的交接器为软管状,而性成熟蟹种的交接器为坚硬的骨质化管状体,也就是交接器是否骨质化是判断雄蟹是否性成熟的条件之一。

三看螯足和步足。河蟹的一对螯足强大,成钳状,掌部有绒毛。但是正常蟹种掌节的绒毛短,而且稀疏,性腺成熟蟹种掌节的绒毛稠密,并且较长,颜色较深。同样,步足的前节和腕节上的刚毛,在正常蟹种方面为短而稀,在成熟蟹种方面表现为粗长,密稠且坚硬。

四看性腺。打开蟹种的头胸甲[头胸甲,是汉语词汇,拼音是tóu xiōng jiǎ,一般指被覆动物体表的坚硬结构。],若是性成熟的雌蟹,在肝区上面有两条紫色长条状物,这就是卵巢,肉眼可清楚地看到卵粒。若是性成熟的雄蟹,肝区有两条白色块状组织,即精巢,俗称蟹膏。若是正常蟹种,打开头胸甲只看到桔**的肝脏。

五看背部[背部是一个词,基本意思是由两肩和背上部共同形成的人的骨架的部分,这个部位最宜负重。]颜色和蟹坟。正常蟹种的头胸甲背部的颜色为**,或黄里夹杂着少量淡绿色,其颜色在蟹种个体越小时越淡。性成熟蟹种背部颜色较深为绿色有的甚至为墨绿色。蟹坟是蟹背部起伏状的俗称,正常蟹种背部较平坦,起伏不明显,而性成熟蟹种背部凸凹不平,起伏明显。

此外,对蟹种身体寄生蟹*的识别方法,也有必要在此叙述。识别的方法是打开蟹种腹部,腹部内侧若有白色颗粒状的东西,说明蟹种已患蟹*病。蟹*是甲壳动物中的根头类动物,它产于特定的水域,即产于含有一定盐度的咸水或半咸水中,如我国东海沿海水域受咸水影响,蟹种易感染蟹*病。我们在崇明岛池塘培育的蟹种上发现有蟹*,在长江下游[长江在江西湖口接纳了鄱阳湖水系后,便进入下游河段。]北岸启东一带蟹种上也发现有蟹*。具体说,寄生蟹*的蟹,外表没有十分明显的病灶,仅腹部(蟹蛴)略显臃肿。揭开腹部,可看到腹部内侧寄生有许多*白色或半透明状颗粒,这就是蟹*,严格地说是蟹*外体。它的直径约为2mm~5mm,寄生数量从3粒~4粒至20粒~30粒不等。从长江下游1991年春季引进的蟹种在湖泊中放养至10月份,在捕获物中发现两只蟹*病蟹,蟹的个体分别为60g和90g,前者为雄性,后者为雌性。而同湖中的正常成蟹平均体重在150g以上。病蟹雌雄难辨,雄蟹的脐略呈椭圆,近似雌蟹,而雌蟹的脐为近似三角形,粗看像雄蟹。解剖检查,性腺遭到严重破坏,甚至看不到精巢和卵巢。寄生蟹*病的蟹种不利于河蟹增养殖生产,故在引种时要严格注意,一旦发现就应剔除。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