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2000年9月,河南信阳和厚特种水产养殖场土池饲养的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杂交鲟(bester)暴发生细菌性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染。],由于诊断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很快控制了病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情况

1999年11月4日-2000年1月22日购进体重45-110g的俄罗斯鲟8160尾、杂交鲟11580尾,放养在7口面积4亩、水深0.5-1.0米的新开控土池中,放养量705尾-亩。2000年4月3日清塘分池,成活率85.3%,经抽检鱼体尾重120-300克,平均176克;分池放养量为300尾/亩;同时,每亩搭配放养10-15厘米的白鲢500尾。9月3日抽检,鲟鱼[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Sturgeon)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鲟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尾重600-800克,平均683克。9月11日4号池杂交鲟突然发病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30余尾[余尾,四川乐山人,生于1980年,2003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篮球专业,大学本科学士.现任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球队教研室教师.从事篮球教学与训练。],12月5号池也出现死亡,两池共死亡150余尾,13日波及8号池俄罗斯鲟,当日三池死亡270余尾,14日上午到我校寻求帮助,15日采取治疗措施,20日停止死鱼。此次发病共死亡鲟鱼1820余尾;发病率约80%,死亡率15%;而同池饲养的白鲢并未见发病。

2临床病理变化

鲟鱼发病后,吃食量急剧下降,摄食量从发病前的每千克鱼摄食22克下降到8-10克(干重)。体外检查,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腹部、嘴四周、眼睛、硬鳞基部出血,个别病鱼尾柄硬鳞基部有突出体外的充血泡;*门红肿;鳃颜色较淡,个别呈花斑状。剖检腹腔内有淡红色混浊用水;肝肿大呈土**,剖面有肉眼可见之油珠,个别病鱼肝有灰白色点状弥散坏死病灶;肠系膜、脂肪组织、生殖腺及腹壁有出血斑点;肠内多无食物,肠壁及中肠以后部位螺旋瓣充血,后肠充满泡沫状粘液物质。病鱼行动迟缓,对外界**敏感性大大下降低,甚至失去反应,呼吸困难,浮在岸边水面不动,死前多发生阵发性狂游挣扎,最后衰竭而亡。

3实验室检验

取病鱼肝组织印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印片有许多革兰氏*性短杆菌,判断病鱼死亡可能由细菌感染所引发。

3.1病原分离无菌取病鱼肝、肾组织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琼脂,学名琼胶,英文名(agar),又名洋菜(agar-agar)、海东菜、冻粉、琼胶、石花胶、燕菜精、洋粉、寒天、大菜丝,是植物胶的一种,常用海产的麒麟菜、石花菜、江蓠等制成,为无色、无固定形状的固-qiongzhi]平板[平板泛指平板电脑(英文: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简称Tablet PC、Flat Pc、Tablet、Slates),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pingban]和兔血营养琼脂平板。在37℃,经18hr培养[培养(péi yǎng),意思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两种平板上出现圆形、淡**、边缘整整齐、生长良好且较纯一的菌落,在免血营养琼脂平板上呈β型溶血。

3.2分离培养和生理生化鉴定将上述免血琼脂平板37℃培养物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24hr做纯培养。经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见表1。参考《伯杰氏系统细菌鉴定手册》中气单胞菌属的特性,将分离菌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

3.3动物试验将纯培养物接种普通内汤37℃培养18hr,取肉汤菌液0.2ml腹腔注射18-20克小白鼠4只,另设2只为对照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 是指实验对象中一个被随机选择的子集,其中的个体没有特殊待遇。]注射无菌肉汤。结果试验组小鼠48hr内死亡,对照组小鼠观察至15日仍正常。用最小致死剂量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大小,结果对小鼠的MLD为2.0亿个细菌。

3.4药敏试验采用常规纸片法,置37℃培养12hr观察,结果见表3。

4治疗措施及效果

由于病原体对水体的污染和鱼的感染都比较严重,因此,我们采取了换水消毒和内服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4.1换水消毒先用“克暴灵”全池泼洒消毒,剂量为25ml/亩.米,并同时消毒蓄水池;然后排水、注水。24hr后全场所有水体用0.1ppm呋喃酮消毒。3日后再消毒一次。

4.2内服治疗每100kg鱼每天用恩诺沙星2.0g拌饵,分四次投喂,6天为一个疗程。

4.3治疗效果喂药一个疗程,病情邓得到控制,死亡停止,水面也不再有浮起的病鱼,食欲明显提高,从治疗前每千克鱼食8克饲料提高到16克。随机抽检,鱼腹部、嘴四周、眼睛、硬磷基部出血症状消失。

为了巩固疗效,彻底根治该病,以内服药为主进行了第二个疗程的治疗,并将恩诺沙星换成呋喃唑酮[呋喃唑酮( Furazolidone ,曾用名称:痢特灵)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和原虫引起的痢疾、肠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患。],剂量不变。第二个疗程结束,每千克鱼摄食增加到20克,食欲基本恢复正常。

5小结与讨论

5.1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细菌学检查结果,可以判定这是一起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鲟鱼败血症。我们采取换水消毒,在饲料中汪厍恩诺沙星、呋喃唑酮治疗,有效地控制了鲟鱼的大量死亡。

鲟鱼类的商品养殖在国内刚刚起步,有关其病害研究资料极少。据报道,曾在史氏鲟幼鱼(体重小于150克)中发现由气单细菌引起的出血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发病迅猛,死亡率高。而600克以上鲟鱼发生大规模且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尚属首例,这提本我们在鲟鱼集约化养殖生产中重视预防为主是极为重要的。

5.2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尤其水体中广泛分布,其宿主也十分广泛,对蜗牛、蛙、蛇、各种鱼类和哺*动物有致病情,但对鱼类的致病性一般认为是条件性的,是否发病则取决于细菌——鱼——环境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土池中饲养鲟鱼,如果经常更换饲料,换水措施不力,遇连绵*雨天气时水质就易于恶化,有利于嗜水气单胞菌的繁殖和毒力增强,而不利于底栖性鲟鱼的生长,使鲟鱼抗病力下降,从而易于感染而发病。虽然用药物能控制该病,但是经常用药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对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应着眼于平时的综合预防上,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坚持定期换水,经常改良水质,同时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投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增强鱼体的抗病力。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