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适宜水温15~30℃,最佳水温22~25℃;
溶氧:溶氧≥5毫克/升,尤其是池底溶氧不能低于5毫克/升;
pH:适宜7.0~9.0,最佳7.5~8.5;
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最佳50厘米以上;
硫化氢:不能检出;
淤泥[淤泥,汉字词汇,yū ní,是指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厚度:淤泥厚度小于10厘米;
底泥[底泥(Sediment)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总氮[总氮,简称为TN,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底泥总氮小于0.1%。
二.养蟹池条件与设施
1.水源充足,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适用。河蟹养殖只要水质适用,水量丰足,一般均可用为水源。如附近有工业废水排放,必须引起重视,必须对水质加以分析,看看有无对河蟹有害的物质。具体按照《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在充分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和土质等有关资料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各季节养蟹生产注、排水措施,确定水源水量是否足用。
2.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建造。养蟹池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池塘蟹沟宽3~5米、深0.8米;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蟹四周蟹沟宽5~10米、深1.2~1.5米,中间蟹沟宽1米、深0.6米,稻田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形状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池塘面积10亩以上为好,稻田10~100亩为宜。水深1~1.5米。蟹池的排灌设施要完善,做到高灌低排,排、灌分开,每口蟹池水能灌得进,排得出,不逃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土质以黏土最好,黏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
3.防逃[ ...]设施。通常养蟹池边一根芦苇、树枝或一个小洞,均能成为河蟹外逃的通道。因此,在成蟹池四周必须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以防河蟹外逃,一般用水泥防光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和油毛毡[油毛毡主要用途:机械上油封口采用羊毛毡卷封油性能最好。]等,从而达到防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