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黑鱼)成鱼养殖:池塘混养



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的特点是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利用水体中的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乌鳢[乌鳢俗称黑鱼,又名北方蛇头鱼、黑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和才鱼。]与鲶鱼、鲫鱼混养在北方池塘中。

(1)池塘要求。必须是主养商品鲤的池塘,水源最好是江河、水库水,使塘内带有一定数量的小型野杂鱼。

(2)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是混养的关键技术措施。

①鱼种的要求。乌鳢、鲶鱼的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100—150克/尾,鲫鱼50克/尾,规格越大越好。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②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乌鳢和鲶鱼的放养量8-12尾/亩。

鲫鱼(异育银鲫)的放养70—100尾/亩,均不宜过多。因各地养鲤技术水平、池内饵料生物情况不同,可据第一年试养后视商品鱼的规格而进行适当调整。

③放养时间。放养鲫鱼种可与春季放养鲤、链、鳙主养鱼鱼种同时进行,乌鳢、鲶鱼鱼种应在主养鱼种放养后20—30天再投放,此时主养鱼鱼种规格也应较大。

④注意事项。池塘中搭配的乌鳢、鲶鱼鱼种规格应明显小于主养鱼鲤、鲢、鳙鱼鱼种,一般最好小于5.0%,避免吞食主养鱼鱼种;鲶鱼和乌鳢两者不可投放同一池塘内,同时放养的鲶鱼、乌鳢鱼种规格应力求一致,以免相互残食;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影响商品鱼规格,使效益下降。

(3)管理。主养鲤鱼池塘中搭配混养这三种优质鱼时,不用对其进行特殊的饲养管理,只要按照正常的池塘养殖鲤鱼技术,

抓好饵料投喂、水质调节、鱼病预防等养殖常规技术,即可使三种鱼正常生长。乌鳢、鲶鱼主食塘内小型野杂鱼,一般情况下可

长成商品鱼。如水源用**深井水或塘内野杂鱼量不足时,可向池内不定期投喂麦穗鱼[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是鲤亚目,鲤科,鮈亚科,麦穗鱼属的一种鱼类。]等小型鱼类。

2.乌鳢与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套养。

用适当网目的尼龙网[是以尼龙丝、锦纶丝、涤纶丝、纳纶丝等化学纤维为原料,经丝网机械加工而成的化纤编织网。],将罗非鱼围困在尼龙网中放养在池塘里,尼龙网圈之外放养乌鳢鱼苗,这样,罗非鱼便会从尼龙网中穿过游出,作为乌鳢的主要饵料,其他水生小动物也可为乌鳢提供饵料。

乌鳢的放养规格,以不能穿过尼龙围网的网孔为低限,放养数量以罗非鱼为主要参考依据。当然,这种套养方式本身也提供了对乌鳢进行人工投饵的方便条件。因此,放养密度可以适当提高,管理工作也应考虑乌鳢的养殖部分,池塘设施,包括水草、水浮莲[水浮莲是一种产于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是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等水生植物的种植及防逃设施等,都宜具体落实。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