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育肥开始了,你需要注意这些

受惠于4月下旬至7月初良好的天气条件,河蟹第二至第四次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的成功率普遍较高,平均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也较去年同期提高。可以预见的是小规格河蟹的产量将会增加,规格蟹价格将继续高位。在此情形下,提高河蟹规格以及红膏蟹的比例成为当务之急。

8、9月间雌雄河蟹将先后完成最后一次蜕壳—生殖蜕壳,进入绿蟹期。此后河蟹的甲壳不再增大,但是甲壳内的肌肉与内脏**继续发育增长。养殖生产上,即进入河蟹育肥[育肥,指使禽畜(一般为肉用禽畜)变得肥胖或丰满的养殖过程。]阶段。那么育肥期有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呢?
首先便是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管理。7月中旬以来,高温炙烤着大地,蟹塘中部水温亦高达35℃,这对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的存活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草头出水的情形。

蟹塘上浮伊乐藻

由于5、6月份管理不佳,伊乐藻草头出水的情形十分常见。高温(水温超过30℃)期间,建议:

1全池泼洒微生态制剂(以*酸菌、芽孢杆菌为主),水草区域,尤其是伊乐藻上浮部分,应多泼。施用微生态制剂可强力分解水草附着的有机碎屑,可保护水草,以待温度下降时,水草恢复生长。

2伊乐藻大面积上浮时,应使用绳索及木桩固定,防止在风力作用下积聚在一起,这会形成大面积的夜晚缺氧区。

3及时捞除下沉水草。否则下沉水草腐烂耗氧分解,加剧池底缺氧,产生有毒气体,如硫化氢。

4检查增氧[ ...]管线,清除附近的水草,以免影响增氧。
第二点,溶氧管理。溶氧是影响水生生物生死存亡的第一要素,生产上应根据各种变化,密切关注溶氧的变化。高温期间,除了正常的增氧设施外,应储备应急的化学增氧剂[增氧剂,通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复合多种有效成分,通过综合作用,均匀释放溶氧,迅速降解水体毒素,稳定性强,速效而长效,养殖中任一时期均可安全使用,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恶化问题,改善养殖环境。]

持续的高温天气即将过去,气温下降阶段亦会病害高发,处暑时节也不容忽视。施用调水、改底产品(控底安,噬蓝正底安)是改善溶氧的有力手段。

第三点,饵料管理。绿蟹阶段,河蟹性腺发育到第Ⅱ期,随着摄食量的增加,卵巢迅速发育至第Ⅲ期,精巢也在明显增大。育肥阶段,河蟹机体有很高的营养需求,尤其是脂类、蛋白质。要为其提供优质的饵料。

以上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