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混养品种-匙吻鲟:饵料资源丰富 生长速度快



作者:平远县[平远县是广东省梅州市下辖的**苏区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赣、闽三省交界处,东边与广东省蕉岭县相邻,南边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相邻,西北与江西省寻乌县相邻,西边与广东省兴宁市相邻,北边与福建省武平县相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刘东升
   平远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李侃权姚良永/文

匙吻鲟[匙吻鲟,又名美国匙吻鲟,及“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缓慢流动水域。],俗称鸭嘴鱼,原产于北美洲。匙吻鲟栖息于水体中上层,性情温和,不善跳跃,喜生活在水流缓慢、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生物比较丰富的湖泊或水库中。其生存温度为1~35℃,最适温度为15~25℃,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对水质的溶氧要求较高,溶解氧需5~7mg/L以上;食性为滤食性鱼类(类似鳙鱼),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浮游生物,经过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生长速度快,当年可长至0.5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以上,2龄鱼超过1.5千克,3龄鱼超过2.5千克。匙吻鲟无公害养殖技术应掌握如下要点:

人工繁殖

匙吻鲟雄鱼成熟多为7~9年,雌鱼多为8~10年;一般选择18千克左右的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来催产,雌雄比一般为2∶1;亲鱼无明显的副性征;春季产卵,一般在3~5月上旬。产卵前,随着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上升和河水上涨,开始溯河洄游,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受精卵为黏性卵,适宜繁殖水温为15~20℃,最适宜15.6~18.3℃。

一般来讲,雌鱼个体大,腹部膨胀,生殖口附近膨胀、充血、稍松弛,用小指头容易插入生殖口;雄鱼个体较小、头部有较多的突起。目前催产激素效果比较好的是冷冻匙吻鲟脑垂体(PG)和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匙吻鲟垂体使用比较普遍。多采用二针注射法,第一针雌雄为10微克/尾,12~15小时后注射第二针,剂量为雌鱼按每千克体重用(PG)1粒+(LRH-A2)6微克,雄为雌鱼剂量的1/2。药物用0.65%的生理盐水配好,碾磨后进行腹腔注射。亲鱼催产水温控制在15~20℃之间,效应时间为16小时左右,性腺发育较好的亲鱼,基本上能产空。

促使亲鱼**后,进行采卵、授精、脱粘、孵化,从而获得鱼苗[也叫“鱼花”。]。需要注意的是,26℃为鱼苗孵化的亚致死温度[导致生物体热死的(包括在此温度下持续受热)最低温度。],28℃为致死温度,而水温低于11℃也将降低其成活率,抑制其生长。孵出后的仔鱼暂养宜在室内进行,可避免因温差过
大引起死亡。

鱼苗培育

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全长2~3厘米的水花养至6~7厘米。一般在水泥池或水泥槽内饲养15天左右全长即可达到6~7厘米,养殖期间,放苗密度不可过大以避免互相吞食,溶氧保持在6mg/L以上,投喂适口、足量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主要为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红虫等)。全长6~7厘米后,放入池塘养殖,池塘面积要求3~5亩,水深1.5~2米,排灌水方便,每池配备1.5千瓦增氧机一台。

放养前将池塘水排干,用生石灰消毒,亩用量300~400千克,杀灭杂鱼、水草、病菌和敌害。生长温度14~26℃均可,最适宜20~24℃,下塘一周前,要做到施肥培育好水质,用绿肥或粪肥。3天后,拨撒豆浆渣,用量5kg/亩促使枝角类繁殖,下塘前最好用水花网再捞一网,清除蝌蚪与杂物。放养时,鱼池水温与盛鱼容器的水温差不得超过±1℃,操作宜在傍晚进行。主要的养殖方式为单养,但有时搭配草食性鱼类,切勿搭配凶猛鱼类,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为1000~1500尾/亩。在养殖过程中,除了施肥培育水质外,还需投喂豆浆(2千克/亩),花生麸及米糠或专用颗粒饲料,要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匙吻鲟终身以浮游动物为食。仔鱼开口饵料主要为小型枝角类,也吃蛋黄、鱼粉、虾粉等。仔鱼孵出后虽具一定口裂,但不能闭合,只有通过不停地流动以获得氧气和饵料。饵料的大小应与其口裂相适应,如轮虫。只能被动摄食,对饲料的要求顺序为:轮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与桡足类。人工投饵每天需投饵9至10次,每隔2小时投饵一次,每千尾鱼苗每次投喂红虫或其它小型浮游动物3~5克。幼鱼只有吻长出后才有主动摄食能力,摄食方式为吞食,吞食浮游动物、小鱼、小虾。当饵料不足时,鲟幼鱼互相咬伤现象严重,须及时加大饵料投喂量和降低鱼苗养殖密度。鲟鱼苗体长超过12厘米以后,摄食**发育完善,转为滤食方式。在人工饲养下喜食浮游动物一般大小的浮性饵料。

成鱼养殖

当匙吻鲟长到15厘米以后可以在较大水域进行成鱼养殖。山塘、水库和湖泊等大水面溶氧足,夏天水温不高,最适合养殖匙吻鲟,每亩投放5尾左右,一年可收捕到个体2公斤重的商品鱼。湖泊和水库养鱼成功的关键:(一)建好拦鱼设施,不让放养的匙吻鲟外逃;(二)经常清除凶猛鱼类,减少匙吻鲟的损失;(三)确定合理放养密度,根据湖泊和水库中浮游动物数量以及现有鳙鱼生长情况来决定匙吻鲟合理的放养数量。

池塘养殖在夏天可用尼龙遮*网减弱阳光,保持水温在27℃以下。匙吻鲟作搭养品种时,每亩投放鱼种20~40尾,同时适当搭养摄食浮游植物的鲢鱼来控制水质。养殖10个月个体可达1~1.5千克;匙吻鲟作为主养品种时,每亩放养鱼种200~250尾,可搭配150尾其它合适的鱼种。饲料主要是浮游动物,故要经常投放混合堆肥和泼洒豆浆繁殖,并适当投些配合饲料,养殖一年个体可达1千克以上。

病害防治

匙吻鲟幼鱼阶段易发肠炎、口炎、疖疮、水霉,只要对症下药,就可治愈。10~15厘米的鱼种一般不易死亡,匙吻鲟对药物非常敏感,尤其是对重金属盐药物,所以用药时要谨慎。车轮虫寄生时,用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杀除或每亩水面均1.5米深时用鲜苦楝树枝叶25~35千克扎成捆,浸泡于池中进水口处4~5天换一次,连用2次;线虫或吸虫寄生时,可用2g/m3的福尔马林药浴,幼鱼阶段禁止用CuSO4及含氯化物。


来源:《海洋与渔业》二月刊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