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的鱼苗放养


1、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培育池面积2~5亩为宜,水深1.5~2米,备有进、排水系统,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鱼苗[也叫“鱼花”。]下塘[下塘镇地处长丰县中部,北距县城水家湖35公里,南距省会合肥北三环仅18公里,是安徽省列中心镇、合肥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长丰县中部经济中心、商贸重镇,镇域总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9.2万人,镇区人口4.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8万,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0公顷。]前清整消毒鱼池,过滤进水。鱼苗入池前5天每亩施用200~500千克有机肥进行肥水,以保证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


2、鱼苗下塘

上浮苗经过10天以上强化培育,这时已能摄食人工饲料,可以下塘进行培育。鱼苗下塘前应进行试水,确定一下清塘药物药性是否消失,再行[再行,是汉语词汇,拼音zài xíng,解释为谓另外进行某项活动。]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放苗时的水深0.5米左右,随着鱼体的增长逐步加深池水。同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放养的鱼苗应是同一批苗,以保证鱼苗的规格整齐。鱼苗放养宜选择早晨,此时水温较低,利于操作,放养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高。放养操作应轻快,以防损伤苗体,确保放养质量。放养前,池塘中最好放置一些隐蔽物[隐蔽物:; 隐蔽物可以构成或直接成为野生动物的躲避场所,但不能简单理解为躲避场所,须是能满足野生动物的生理、形态结构及行为上长期进化所适应的生存环境。],如带黑色塑料膜的木框,隐蔽物可以提高鱼苗成活率,也便于鱼苗**摄食。
经长距离运输的鱼苗下塘时应注意装运鱼苗的水温与池塘水温的温差,温差过大应先实施调温措施,再行放养,温差控制在2℃以内。

(1)一次性[一次性是汉语词汇,拼音 yīcìxìng,解释为只有一次,不重复的。]培育
从鱼苗一次性育成鱼种,亩放鱼苗量8000~12000尾,进排水方便、有增氧设施的塘口可适当多放,每亩可放15000尾左右。结合各自的生产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也可适当调整量。养殖到年底出塘规格50~60克/尾,亩产300~500千克。

(2)分级培育
先行培育夏花,待规格达到3~4厘米再行分塘培育鱼种。培育夏花的鱼苗放养量可结合要求出塘的时间亩放养5万~8万尾。最多不超过10万尾。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