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学名镘鲡,为暖水性名贵食用鱼类,营养价值高,有“水中人参”养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鳗鱼是一种降河性鱼类,每年秋季性成熟的亲鳗到深海中产卵繁殖。鳗苗于春季到河口附近索饵,在淡水中生长1周年,到翌年春,可长到15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体重[体重body weight为 *体或穿着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称量得到的身体重量。]5克左右。鳗鱼性情凶猛、贪食、好动,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喜流水。水温12℃以上,鳗鱼开始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白仔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和有机碎屑。体重5克左右的幼鳗开始捕食鱼苗,100克体重的小鳗能够追捕小鱼、小虾类。成鳗主食动物性饵料。人工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
一、鳗苗的培育
1.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设置。池塘面积可在0.5亩左右,要设进排水装置,并安置30目的纱窗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堤顶面铺砌地砖,地板砖向池塘内延伸出5~10厘米,堤顶至水面的距离要保持40厘米左右,以防鳗苗逃走。
2.池塘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池塘清整后,至少要经过一周的阳光曝晒,如果时间充足,曝晒塘底以淤泥开裂为佳。放养鳗苗前10天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或20公斤(含有效氯30%)的漂**消毒。一周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每平方米水面放鳗苗约0.1公斤。
4.鳗苗的饲养。鳗苗进塘的前4天,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第5天开始,即可训练鳗苗由原来的夜间吃食为白天吃食,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方法为:在池塘边建一饲料台,饲料台上方挂一个60瓦的电灯泡,利用鳗苗夜间趋光的特性,引诱鳗苗前往摄食。日间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造成一个*环境,亦可引诱在白天喜暗的鳗苗前往摄食。鳗苗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后,可逐渐把投喂的时间从夜间推迟到早晨至日间。尔后,再逐渐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饲喂的时间一般为每天的上、下午。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由于各上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1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放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5.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管理。池塘的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PPM以下,**酸盐含量在0.2PPM以下。为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池塘**设置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用以增氧。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池塘中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每亩可混养50尾左右。每隔一段时间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
二、成鳗饲养
当鳗鱼长到50克以上时,即可作为成鳗饲养。
1.池塘设置与消毒。池塘设置与消毒要求与养殖鳗苗的池塘基本相同,只是池塘的面积需在1~2.5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
2.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池塘可放养50克的鳗鱼7000尾左右,另外可适当搭养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保持水质清新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鳗鱼池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3.饲料投喂。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把人工配合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15~25分钟能吃完为宜。
4.水质管理。鳗鱼在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7.2~9,透明度20厘米左右的水质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如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白透明色,说明水质已变坏,此时应排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如发现鳗鱼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
5.分级饲养。一般每隔1个月要分疏一次,以便使同池塘饲养的鳗鱼规格整齐、密度适宜。分疏时,可使用光滑的鱼筛间格,并用水花淋洒鳗鱼,使它们活跃起来,自然滑过鱼筛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