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与方法
1、场地[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选择:试验实施地在本县最大水面龙窝湖内进行,东临芜铜公路,北临长江,交通十分便利。龙窝湖原是长江河曲,后兴修水利,围垦打坝形成的半封闭湖泊,有控制闸通长江,面积700公顷,平均水深4.5m,pH6.9,溶解氧8.3 mg/L,透明度140~240cm,氨氮0.13mg/L,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场地选择在风浪小,底质平坦,水深6m左右的湖湾放置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
2、网箱设置:采用[采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ǎi yòng,指采纳应用;任用。]的网箱为单层六面体,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为3m×3m×2m,网目2.5cm,网箱底部加一层密眼网,在底部向上和箱盖向下各用密眼网缝40cm高,防止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散逸,以便降低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系数。网箱上露30cm。以毛竹作浮架并在每角用泡沫浮球保持箱架平衡,沉子为空心砖,重2.5kg/只。每只网箱设8只沉子。网箱分两列排列,间距为3m,行距为5m,两端用25kg铁锚固定。网箱在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放养前10天,放置到预先选择的场地,使箱体[箱体一般是指传动零件的基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附着藻类。
3、鱼种投放:4月8日投放鱼种,鱼种由安徽淮南焦岗湖渔场购进,规格整齐,体质健壮。入箱前用5%的食盐水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10min。鱼种放养规格为40~50尾/kg,密度为200尾/m2。每箱搭养15cm的细鳞斜颌鲴10尾,使其摄食网箱附生藻类,改善水体交换。
4、饲料与投饲:本试验采用的饲料为“正大”和“嘉吉” 牌斑点叉尾鮰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和膨化[膨化,一种加工方法。]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0~32%。
鱼种放入箱后1~2天不喂食。其后开始驯化投喂,经10天左右,驯化基本结束,进入正常投喂。投喂时采取先敲击饲料桶发出信号,再采取“慢、快、慢”的方法投喂,每日三次。投喂率根据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鱼种规格而确定。50g以下采用颗粒饲料投喂,50g以上采用膨化料投喂。
鱼种、水温、投饲率关系
体重投饲(克)水温率(%) | 100以下 | 100~200 | 200~400 | 400~600 |
15~20 | 2.5 | 2.5 | 2.0 | 1.8 |
20~25 | 4.0 | 3.5 | 3.0 | 2.5 |
25~30 | 6.0 | 5.0 | 4.0 | 3.5 |
30以上 | 5.0 | 4.0 | 3.5 | 2.5 |
5、养殖管理与鱼病防治:养殖时认真记录鱼的吃食、活动情况、天气、水温变化,有无鱼病发生。经常检查箱体有无破损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每隔10~15天刷箱1次,以增加箱体内外水体交换,改善水质状况,促进鱼类生长。
鱼病预防:鱼种入箱时用食盐浸泡消毒,以后每隔半月用溴氯海因进行消毒预防,没有发生疾病。
二、试验结果
10月20日县科学技术局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8箱**斑点叉尾鮰6207kg,单产86.2kg/m2,平均个体486g,最大个体875g,成活率97.2%,总产值99300元,本试验共支出73029元,饵料系数2.1,投入产出比1:1.36。
三、总结与讨论
1、斑点叉尾鮰在大水面采用网箱养殖,投喂专用饵料,生长迅速,抗病力较强,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且经济效益较好。
2、斑点叉尾鮰喜暗性,早、晚投喂量占全天的80~90%。
3、斑点叉尾鮰的鱼种规格要控制在50尾/kg以内,且每箱的鱼种规格一定要整齐,待鱼长至150g/尾左右时,应按鱼种的规格进行一次分箱,以便于鱼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