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主养模式技术要点


 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以其肉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而成为常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品种中的佼佼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草鱼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草食性,在动物学上,草食性是指主要吃植物,而不吃肉类的动物。]鱼类,采取投喂青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旱草、水草和农作物秸秆的方法喂养。由于这些植物性饲料粗纤维含量[含量 [hánliàng] 特定物质中所包含的某种成分的量 如:含金量,含铅量,含锌量等。]高,蛋白质等有效营养成分少,草鱼摄食后不易消化吸收。草鱼的排泄物进入水中后,大量有机物在水中腐烂发酵消耗氧气,恶化养殖环境,病害和泛池死鱼现象严重,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成活率低,养殖产量不高,草鱼的优良经济性状未能很好发挥。草鱼虽然吃草,但和其他高等动物一样,消化道不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β-1,4-葡聚糖-4-葡聚糖水解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它不是单体酶,而是起协同作用的多组分酶系,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不能消化纤维素,仅能利用被咽齿磨研破裂的植物细胞内的原生质,这就决定了草鱼从植物饲料中获得的营养物质极少且不全面,养殖效果不佳。从草鱼的食谱来看,除摄取植物性饵料外,还摄取相当部分的动物性食物,如蚯蚓、水生昆虫、动物尸体、虾类等。在网箱养鱼中还出现大草鱼食幼小草鱼的现象。严格地讲,草鱼是一种偏重于草食性的杂食性[杂食性也叫“泛食性”。]鱼类。国外学者Dabrowski研究指出,草鱼不是真正的草食性而属杂食性鱼类,最适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所需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每公斤饲料410~430克。在知道了草鱼的营养生理特性后,就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高产高效。主养草鱼除了加强水质和饲养管理外,还应把好以下技术关:
 
  (一)鱼种放养 

  主养草鱼的实践证明,在投喂优质饲料的养殖环境中,草鱼的病害少,生长快,每亩投放尾重150~200克的草鱼250尾就可获得高产。运用这种降低鱼种投放规格和数量的方式,一方面可大幅度降低鱼种成本,这种放养与高密度、大规格的放养相比,节省费用50%~73%;另一方面避开了高温期水体载鱼量过高易出现泛池死鱼的现象。搭配鱼种为尾重500~700克的青鱼15尾,50克的白鲢100尾、花鲢10尾。

  (二)饲料蛋白质含量 

  饲料蛋白质含量是影响草鱼养殖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草鱼饲料蛋白质含量的报道较多,国内学者一般认为适宜含量为20%~24%,而国外学者有的则提出在40%以上能使草鱼快速生长。根据我们采用梯度含量对比试验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时,既能保证草鱼快速生长,又可降低饲料成本,养殖效益最佳。可以说,30%是草鱼饲料蛋白质的经济含量。

  (三)投喂技术 

  草鱼抢食凶且贪食,一次性[一次性是汉语词汇,拼音 yīcìxìng,解释为只有一次,不重复的。]投喂过多易出现饲料在肠道中膨胀将鱼撑死的情况。一般日投喂量为草鱼体重的15%~18%,分3次投喂。为防止摄食不均出现个体生长的两极分化,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直径4毫米,每次撒喂时间不应少于45分钟,尽可能使所有草鱼都能获得食料。切忌图省事将饲料一次性投入鱼池中。还须每10~15天投喂适量浮萍、水草或鲜嫩青饲料,调剂口味,保持营养平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