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虹鳟常见的疾病有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营养**
[营养**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病、水霉病
[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细菌病。其中以营养**病较为常见,危害最严重,寄生虫病也是易发的疾病。几种主要疾病的情况和防治方法如下:
一、小瓜虫
[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病(白点病)
易发生在仔鱼期,病鱼
[《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体表明显出现许多小白点,鳃上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呈现不安状态,常侧身在池壁摩擦身体,食欲减退。治疗时用1/4000的甲醛溶液浸洗
[浸洗是词语,拼音是jìn xǐ,指平声的字,指浸入清洗液清除金属表面污垢。]1小时,或在5%~10%的盐水中浸洗1小时。
二、三代虫病
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侧、背鳍、臀鳍、尾鳍或鳃等部位。病鱼动态和上述小瓜虫病相同。另外,病鱼鳃肿大,鳃丝暗黑色,体色黑瘦,不摄食,离群缓游,渐趋死亡。此病主要危害稚鱼和当年鱼,在成鱼上也有寄生。防治此病可用1/2000~1/4000的甲醛液浸洗病鱼0.5小时~1小时,或用2%浓度
[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名词。]的盐水浸洗2小时。
三、肝脂肪变**
此病是人工养殖虹鳟由于投喂的饲料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营养含量不全、长期缺乏必需氨基酸或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等造成的。不新鲜的、生霉的或**变质的饲料,以及饲料中碳水化合物、脂肪、磷等过多均可引发此病的发生。病鱼体色发黑,鳃颜色变淡,体质衰弱,离群,不活泼,独自漂在缓流处。肝脏肿大,呈**、黄白色或黄褐色,胆囊肿大呈**。胃肠充满**粘液,无食物,肠末端溃疡充血。防治办法:发现病鱼立即换喂优质饵料,减少投喂量,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的含量。病情较轻的鱼经过2个月~3个月可完全恢复,病重者则无法挽救。如果投喂全价合成颗粒饲料,可减少此病发生。
四、肤霉病
又称水霉病,发生在孵化期死卵或损伤的卵上,并能侵害临近的好卵,在受伤的鱼体处也易着生。发病初期出现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绒毛状,使患处肌肉溃烂坏死。水霉繁殖适温在4℃~14℃。预防办法:孵化期注意拣除死卵,拉网时注意不要擦伤鱼体。
五、细菌病
细菌性疾病有多种,如细菌性鳃病,多于春季发生在体重3克以下的稚鱼上;烂鳍病,水温15℃以上时发生,水温低于15℃时病菌自行死亡。这两种病鱼,均可用1/2000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浸洗30秒,或用1×10-6浓度的呋喃剂浸洗1小时,也可投喂混合磺胺类
[磺胺类药物是叶酸合成***,由于价廉和对泌尿道、沙眼等病原体感染的疗效而一直被使用。]药物的饲料治疗。
六、弧菌病
多在晚春或秋季水温15℃以上时发病。病鱼眼球突出、白浊、糜烂,鳍基部、体表、*门、口腔等处出血。病重鱼肌肉坏死,肠管充血、发炎,肾脾肿大。防治办法:用磺胺类药物混拌于饲料中,投喂1周,然后清刷池子,并用漂**或生石灰消毒,也可用1/50万浓度的盐水浸洗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