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成鱼饲养技术

(1)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主养

  池塘面积1—2亩,水深1.5米以上,要求[要求,是人们日常使用词组。]水源充足,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良好,排灌方便,通风透光,底质为土壤。最好能配备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每亩水面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加州鲈[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种2000尾左右,条件好的可加大密度,同时适当放养鲢、鳙、鳊、草鱼等,以清除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残渣,控制浮游生物生长,调节水质。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放养后不能马上适应环境,不会立即吃食,需停食2—3天后,再开始驯食[简介驯食是指在仔鱼到稚幼鱼的食性转化期内,将养殖鱼类从摄食天然**饵料转化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过程。]。先用动物饲料驯食1周后,再逐渐改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要求含粗蛋白45%—50%,可使用鳗鱼饲料,或用低质鱼肉浆混入适量豆饼、玉米粉等作饲料。每天于上午、下午各投饲1次,当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在20—25℃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0%—15%。

  (2)小池精养

  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宜,土地或水泥池均可,池底质以土壤为好。要在鱼池相对处设置排、灌水口,以便克水时能产生微流。鱼种一般每平方米放养30—40尾,同池放养的规格要求一致。投喂的饲料要求与池塘主养鲈鱼的相同,但投喂的次数要增加,冲水要勤,由于密度大,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使溶氧满足鱼体的需要。

  (3)鱼塘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

  在放养常规品种的池塘中,适量混养加州鲈,能以塘池中野杂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在不增加饲料情况下,增加了优质品种产量。一般每亩放养30—40尾,到年终可以收获加州鲈15—20千克。如果池塘野杂鱼多,可适当加大放养量,产量更高。

  (4)成鱼收获

  加州鲈**销售,价格较高,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尽量提高成活率。捕捞时先降低水位,再用网慢拉起捕,并将鱼在水池中暂养1—2天,排尽肚内食物,再运销。运输时将水温降低,用带水桶装或充氧袋装均可。运时的水温最好为17—18℃。长途运输时应准备些冰块,放入小塑料袋中,置于容器旁,以降低并稳定水温,减少因温度升高而死鱼。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