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行情低迷,不少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户都因亏本而弃养转养,而化州养殖户黄庆文却有自己的一套养殖模式,连续6年养殖盈利,即使去年鱼价仅3元/斤的行情下,仍能赚钱。我们一起来取经!
4.2亩,两口塘,出鱼21000斤,卖了72500元,亩利润4405元。这组数据放在其他水产品种养殖中或许不算惊艳,但就行情低迷的罗非鱼养殖而言,能够做到实属难能可贵。而这组数据的缔造者,正是广东省化州市南盛街道坡儿村的黄庆文。
黄庆文年轻时从事山草药买卖,足迹遍布华南各省,1993年开始回家养殖罗非鱼,多年来走南闯北的经历,使得他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相信科学的方法,也更爱进行思考。在罗非鱼价格低迷,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他却能做到连续6年养殖赚钱,即使去年鱼价3元/斤的行情下,仍旧可以盈利,黄庆文有他的一套。
“一有情况就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
“塘上无水难活鱼,家里无米难养妻。”黄庆文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水的重视。黄庆文养罗非鱼从来不用药,也不像化州当地其他养殖户一样使用猪粪进行养殖,他保持优良水质的方法只有一个——换水。
“养殖初期不换水,等鱼长到六七两规格的时候,就要开始频繁的换水。”黄庆文介绍。他换水没有固定的规律,只要水色开始变化就换,水色过黑、鱼吃料下降、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等情况出现时也要及时换水。黄庆文的换水操作使得他养殖的罗非鱼发病率大大降低。
保持高频率增氧
除了换水,黄庆文对增氧工作的重视也到了让人佩服的地步。他有两口塘(大塘[大塘是位于余干县西北部鄱阳湖南岸,大部分村民房屋建筑在小山、缓坡山,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距县城约40公里,距离南昌只有50公里。]2.2亩,小塘[小塘,古称龙唐,辖地包括今天的南海区金沙镇(大洲沙)、狮山街道办、小塘镇的辖地。]1.8亩),大塘有两台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小塘有一台,但他还是觉得不够,计划每口塘各增加一台增氧机。增氧机开机[基本定义①开动机器。]时间也十分密集,据黄庆文介绍,罗非鱼规格在八九两以前,一般每天的20:00-8:00开机,遇到*雨天气则会全天开机,规格达到八九两以后,除了按照上述时间开机,白天更是只要一出现浮头和吐料的情况就会马上开机。当地养殖户大多习惯二三十亩只配置一台增氧机,还不舍得经常开,他们对黄庆文的做法都表示不太理解,但黄庆文却并不以为意。
除了对增氧机数量和开机时间的要求,黄庆文对增氧机本身也要求严格,一旦发现增氧机出现老化现象或功能降低,立马更换。“增氧机开机后如果鱼还浮头,证明机子不行,必须马上换,养鱼就不能让鱼浮头。”黄庆文说。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在快要卖鱼的当口,发现增氧机开机以后鱼还是浮头,他二话不说就换了一台新的,换后果然没过多久鱼就沉下去了,换作是其他人,可能会想着马上就要卖鱼了而不予理会。
黄庆文对增氧工作的重视主要是为高密度养殖服务。当地养殖户的平均投苗密度是在1500尾/亩(8-9朝苗),他的投苗密度却达到了5000尾/亩,他甚至还计划增加至5500尾/亩。“刚开始捉鱼的人过来看到我的塘这么小,努努嘴就掉头走了,后来发现我的产量这么高,都争着过来我这边收鱼。”想着收鱼商当时态度的变化,黄庆文不禁也骄傲起来。
好的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是关键
选择优质的饲料是黄庆文养殖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化州当地养猪业发达,由于有猪粪辅助饲喂,当地罗非鱼养殖户选择饲料大多还是看重价格。黄庆文多年来使用过各种不同品牌的饲料,他不太在意饲料的价格,他在意的是饲料的品质和性价比。“投料不能投一段时间,又停一段时间,必须坚持不间断的投喂,这样才能缩短养殖周期。”全程投喂的模式也决定了他对饲料的重视。
黄庆文连续三年使用的是湛江海荣公司的粤海罗非鱼膨化料3号料,在被问起为何选择粤海时,黄庆文回答:“有一次去湛江赤坎一个600多亩的虾场参观,发现这么大一个养殖场用的全是粤海的饲料,我就想,这家公司的饲料应该不错,于是进行试用,后来发现效果的确不错,就一直使用至今。”黄庆文养出来的罗非鱼背肉厚,乍看之下鱼很小,好像还不到一斤,但是一过秤却发现有一斤以上,这也证实了他的想法。
尝到了全程投料高密度养殖的甜头,黄庆文还计划增加养殖规模,但因场地有限,不能另起标粗塘,只能利用原有的小塘进行标粗,待鱼长到0.6~0.7两规格,过至大塘一部分,小塘继续标粗兼养成,待规格达到4~5两再过塘一部分。黄庆文算过,这种模式一批鱼养殖下来可以多增产1万斤鱼。
1.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2.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高汇丰;
3.农财宝典水产版微信号:ncbd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