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概况  

根据鳜的繁殖特点与生长习性[生长习性即指动植物的生活习惯和生态习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人工[人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rén gōng,泛指人造的;人为的 。]饲养鳜,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生产过程。鳜为淡水中的名贵鱼类,在中国分布极为广泛,除青藏高原外,南北各水系中均产,尤以湖北省的洪湖、梁子湖,湖南省的洞庭湖以及江西省的鄱阳湖盛产。鳜养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努力,至80年代末,已基本上完善了从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苗种培育至成鱼饲养的全人工养殖工艺技术。

  人工繁殖  

冬季开始用专池培育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需投适量饵料。开春以后,加强管理,增加投饵量。进入繁殖季节,选性腺发育良好、体重500-1000克的雄鱼和体重500-1500克的雌鱼作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用亲鱼。此时,雌鱼体腹部柔软,膨大明显,生殖孔红肿向外突出,呈“一”字形,轻压下腹则有少量胶状物和淡**卵粒流出。雄性泄殖孔[泄殖孔也即泄殖腔(cloaca),为肠的末端略为膨大处。]圆形,腹部膨大不明显,轻轻挤压腹部,有*白色**流出。

若实行人工催产,可使用PG(鲤鱼脑垂体)与HCG(绒毛膜*****)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或LRH-A(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与上两者的混合物或三者混合注射[注射,指的是借助注射器一类的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1、PG1.5-2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加HCG1000IU;2、PG10毫克加LRH-A300微克[微克(WēiKè),质量单位,符号 μg(英语:microgram)。];3、HCG2500IU加LRH-A200-400微克;4、PG5毫克+HCG500IU+LRH-A50微克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若采用自然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可将流向注射后的两性亲鱼(雌:雄=2:3)放入产卵池或环道内,适当冲水。若人工产卵,则须将**的鳜捕起,将卵挤入盆内,滴入少量**。在水温21-25摄氏度[摄氏度是摄氏温标(C)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流速10-20厘米每秒条件下,经43-62小时孵化;26-28摄氏度经36小时孵化;30摄氏度经32小时脱膜。约经50-103小时卵黄耗尽,开始转入外源性营养阶段时,应及时投喂适口饵料鱼苗。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