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鮠江团鱼种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本试验共设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4个,面积均为2亩,水深1.8米,塘底平整,进排水方便。每个塘设1.5千瓦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一台,搭建投饵[ ...]所需料台一个,并在料台前下方置面积约为8㎡的圆形围网[围网作业是根据捕捞对象集群的特性,利用长带形或一囊两翼的网具包围鱼群,采用围捕或结合围张、围拖等方式,迫使鱼群集中于取鱼部或网囊,从而达到捕捞目的。]一个。在围网上方搭建面积200㎡左右的遮阳网[遮阳网又称遮光网,是近10余年来推广的一种最新型的农、渔、牧业、防风、盖土等专用的保护覆盖材料。]一块。长吻[长吻体*露无鳞,头顶为皮肤所盖,仅枕骨部*露。]鮠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规格为2~3厘米。选取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2﹪的浮性料。


2、试验方法:

(1)鱼种放养。长吻鮠鱼种于6月下旬放养至养殖池塘中。

(2)投饵驯化。长吻鮠夏花进入池塘以后,对其进行投饵驯化。投饵初期,每次用手取少量饲料撒于围网附近进行诱食,每次投饵持续时间约为1小时,每天投饵两次,时间分别为早晨7:00及下午4:00左右,诱食约3~5天后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全部投喂在围网中。投饵量为体重的4~6﹪。饵料的粒径应与鱼的口径相吻合。驯化成功后,可看见长吻鮠集中在围网中争食,并时而将头顶出水面。

(3)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管理。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溶氧应高于5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升,氨氮应低于0.1毫克/升,**酸盐应低于0.01毫克/升,pH值保持在7.5~8.5。高温季节,每2~3天少量换水一次,不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7月中旬左右在池塘周边种植一定量的水草以遮蔽阳光,水草一般以空心菜为宜。

(4)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201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巍。]。①水体浑浊。防治方法:混合使用肥水素和底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可降低水体混浊度。另外合理安排增氧机的使用,并将池塘水加满可降低水体浑浊度[ 浑浊度是水体物理性状指标之一。]。②烂鳃病。病鱼患病后肉眼观察其体表明显感觉不够光鲜,鳃丝溃烂并有污物附着,离群独游。防治方法:用浓度为0.25克/m3的三氯异氰尿酸钠全塘泼洒,使用2~3次即可见效。

(5)日常管理。定期监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养殖标准。在养殖过程中,每天巡塘2~3次,主要查看是否有病鱼或死鱼、水色变化、饵料摄食情况等。

(6)生长性能分析。本试验对试验鱼的平均规格进行定期检测,并通过投饵量和体重增量的计算,分析其生长性能。


二、讨论:①长吻鮠对溶氧要求极高,须保证水体溶氧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②其不喜光照,须在池塘上方以遮阳网覆盖。③定期检查疾病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






(摘自《科学养鱼》2013.7)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