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红鳍病防治技术



1.病原
引起鳗鲡红鳍病的病原为斑点气单胞菌。


2.流行
该菌在鳗池[鳗池(日语:鳗池/うなぎいけ)是日本鹿儿岛县萨摩半岛东南部一个近似圆形的火山湖,位于指宿市内,西距池田湖约3公里,是雾岛锦江湾国立公园的一部分。]、水中、污垢中广泛存在,平时不易引起鳗鲡发病,在条件适宜的时候,可在鳗池及鳗鲡肠道中大量繁殖,毒力迅速增强,引起鳗鲡发病。在春季天气回暖后,易流行该病。


3.症状
病鳗消化道[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发炎充血,*门红肿,鳍条和体表局部充血发红。


4.防治方法
(1)斑点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 ) 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其包括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健康鳗鲡不易感染,因此,增加鳗鲡的抵抗力,定期消毒以减少池中细菌数量,均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2)磺胺[磺胺,分子式:C6H8N2O2S,英文名:sulfanilamide,白色颗粒或粉末状结晶,无臭,味微苦。]嘧啶:每吨鳗鲡每天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150~200克,连续5天为一疗程[疗程是针对病情经用药多长时间后所达到何种程度,然后再决定新的治疗方案,称为一个疗程。];用药量第1天加倍,每天分2次投喂。
(3)长效磺胺:每吨鳗鲡每天用药50~100克,连续5天,第1天加倍。
(4)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每吨成鳗每天用药40~60克,连续投喂5~7天为一疗程。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