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脂肪[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肝
1、症状及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患病鱼类无明显的体表症状,仅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报酬低等不易察觉的现象,死亡很少。病理解剖见肝脏表面有脂肪组织积累,或肠管表面脂肪覆盖明显,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主要肝功能[肝功能检查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酶指标不正常,肝功能不全。
2、病因:引起鱼类肝组织脂肪变性和脂肪积累等脂肪代谢异常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饲料主要成分不足或过多,饲料的主要配方与养殖对象的营养标准匹配不合适。
(2)某些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不足或过多。
(3)饲料中油脂添加过多。
(4)水体中有毒物质[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5)过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以及杀虫剂。
3、控制方法:不喂**变质的饲料;不乱用药或滥用药,不提倡将药物添加到饲料中长期使用,提倡科学用药;添加一些有利于脂质代谢的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E、氯化胆碱等。
二、肝淤血[静脉性充血 (venous hyperemia)又称被动性充血(passive hyperemia),简称淤血(congestion)。]与肝血肿[血肿:是由于种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
1、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鱼体表无异常,解剖可见肝脏有红点、红斑,严重者为红色、紫红色或褐色,肝肿大。病鱼食量明显减少或停食,活力降低,身体消瘦,体色灰暗,易继发传
染性疾病。在致病物质的作用下,肝组织受到较严重的影响,表现出功能不全。
2、病因:
(1)某些药物和毒物是导致肝淤血和肝血肿的原因。
(2)由脂肪变性引起肝淤血与肝血肿,致病因素与脂肪肝相同。
3、控制方法:肝组织病变发展到淤血阶段,若及时确诊并采取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而发展到严重淤血、出血致血肿阶段,则可恢复性变小。具体控制方法参见脂肪肝。
三、肝性脑病
1、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形态正常,初始阶段有跳跃、乱窜等极度兴奋行为,散游,独游,食量减少;后期处于昏迷状态,停食,不久便死亡。
2、病因:主要是饵料中有毒物和药物所致。目前人工养殖鲟鱼在幼鱼阶段完全以蚯蚓[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为食,直到转食完成,这些水蚯蚓来自污染严重的排污沟渠,体内富集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有机磷、有机氯、重金属、酚等),估计这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防病药物的过量使用,水中有毒物质积累,也是不可低估的。致肝、脑损害的物质是什么,其病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3、控制方法:慎用采捞自污水沟的水蚯蚓或进行处理后再投喂;尽可能使用人工培育的水蚯蚓。禁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