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之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繁殖习性


  (一)形态特征

 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Monopterasalbus)俗称鳝鱼、长鱼、罗鳝、田鳗、无鳞公主等。为温热带的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属鱼纲、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目 Synbranchiformes,是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的一个目鱼类。]、合鳃科、黄鳝亚科。体近似圆筒形,后部稍侧扁,尾短尖。头圆,唇发达,上下颌有细齿。眼小,为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联。体无鳞。无偶鳍,奇鳍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叫做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最大体长可达1750px,体重可达1.5kg。

  (二)生活习性[习性(xí xìng),基本解释为长期在某种自然条件或者社会环境下所养成的特性。]

  黄鳝营底栖***,除一般鱼类的生活习性外还有以下特点:(1)洞*生活,天然水域的黄鳝常利用天然缝隙、石砾间隙和水草丛作为栖息场所,用头在水体泥质底层或埂边钻洞;(2)喜暗避光,昼伏夜出,眼退化视觉不发达,嗅觉和皮肤触觉灵敏;(3)喜温暖,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高则藏于洞*,水温低则钻入泥中越冬不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水温高于10℃以上开始觅食生长;(4)耐低氧,黄鳝鳃退化,呼吸水中溶氧能力低,但其口咽腔有直接呼吸空气的能力,也能营水中呼吸。

  (三)食性与生长

  黄鳝是一种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活饵、贪食、耐饥。天然水域中,种苗时期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以及浮游植物(如黄藻、*藻、硅藻等),幼期主要捕食各种昆虫及其幼体(如摇蚊幼虫、丝蚯蚓[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等),成体主要捕食各种小鱼小虾、蚯蚓、幼蛙、水陆生昆虫及其幼体,对蚯蚓尤其喜爱并高度敏感,也可摄食一些大型水生植物如浮萍等。

  (四)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习性

  黄鳝雌雄异体,从胚胎到第一次性成熟均为雌性,产卵结束后出现性逆转,卵巢退化并逐渐发育成精巢变成终身雄性。繁殖季节一般为5-8月。黄鳝的怀卵量一般在300-800粒,繁殖在繁殖洞中进行,雌鳝会吐沫筑巢并将卵产在上面,之后雄鳝在卵上排精完成受精并会一直守护直到子鳝出膜及卵黄囊消失自由游动。黄鳝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在21-28℃,完成孵化根据水温需5-11d。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