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乌鳢俗称黑鱼,又名北方蛇头鱼、黑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和才鱼。]暴发性流行病[流行病指可以感染众多人口的传染病。](AcurlyepidemicdiseaseofChinasnakehead)
[又名]暴发性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
[病因]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鳍基和下颌到*门的腹部发红,特别是胸鳍基部和靠近鳃盖后缘的身体两侧有垂直于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个别病鱼尚有眼眶充血[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和肌肉充血现象,严重时腹部肿胀,肠道无食、充血。
[流行及危害]乌鳢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和成鱼均感染发病,发病率最高达90%,鱼种在运输后极易发病,发病季节多见于夏季,但全年均可发生。
[诊断]根据症状和剖检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分离和鉴定出病原是确诊该病的重要依据,必要时可进行此工作。
[预防]彻底清塘消毒,投放鱼种应事先用3%一5%食盐水浸泡30分钟。
[治疗]①每100千克鱼体重,用5克氯霉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白色或无色的针状或片状结晶,熔点149.7~ 150.79C,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乙酯,微溶于**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或8~10克呋喃唑酮[呋喃唑酮( Furazolidone ,曾用名称:痢特灵)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和原虫引起的痢疾、肠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患。]拦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4次。②用20—30毫克/升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蛋白质凝固剂。]或0.3毫克/升二氯异氰尿酸[氰尿酸(英文名称cyanuric acid)又名三聚氰酸(tricyanic acid);2,4,6-三羟基-1,3,5-三嗪;2,4,6三羟基-均三嗪(2,4,6-triazinettriol);均三嗪三醇(sym-triazinetriol)。]钠(优氯净[优氯净的化学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为有机氯消毒剂,白色晶体,性质稳定,有效氯60%左右,水溶液稳定性较差。])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