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技术常见病疖疮病的防治方法


鳖疖疮病又称鳖穿孔病、洞*病,是由嗜温气单胞菌、产菌、普通变形菌、勒氏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摩氏摩根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

(一)病原

肖克宇等(1991)报道,疖疮病的病原为嗜温气单胞菌(叫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革兰氏*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为化能异养菌,有呼吸和发酵两种代谢;细胞色素**酶[**酶(oxidase)过**物酶体中的主要酶类,**酶约占过**物酶体酶总量的一半,包括:尿酸**酶、D-氨基酸**酶、L-氨基酸**酶和L-α-羟基酸**酶等。]、过化氢接触酶、精氨酸[精氨酸(Arginine)又称蛋白氨基酸,是氨基酸类药。]脱羧酶[脱羧酶指催化脱羧反应的一类酶。]试验阳性;尿素酶、赖氨酸[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脱羧酶、乙酰甲基甲醇试验*性;发酵葡萄糖[葡萄糖(Glucose)(化学式C6H12O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甘露醇、蔗糖、阿拉伯糖[阿拉伯糖,又被称为L(+)-树胶醛糖、L(+)-阿戊糖、果胶糖等。]产酸产气;对弧菌***(0/129)不敏感。

原丽(1993)、孙佩芳等(1996)、毛宁等(1998)、王高学[男,1965年9月出生,陕西富平人,汉族,1986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博士,教授,水产科学教研室主任,...]等(1998)报道,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齐彩霞等(1995)、李庆乐等(1998)报道,病原为产碱菌,革兰氏*性球杆状或球状,单或双排列,个别3-6个细胞相连成短链状;以数根衰退的周毛运动;严格好氧,41℃弱生长,分解鳖甲能力弱,牛*产碱,在pH4.5中不生长。

孙佩芳等(1996)、王高学等(1998)报道,病原为普通变形菌,革兰氏*性短杆菌,周生鞭毛,于28℃培养24小时营养琼脂平板表面有泳动现象,不发光,不产生色素;**酶*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气,发酵蔗糖、麦芽糖;不发酵纤维二糖、阿拉伯糖及*糖;精氨酸双水解酶[水解酶是催化水解反应的一类酶的总称(如胰蛋白酶就是水解多肽链的一种水解酶),也可以说它们是一类特殊的转移酶,用水作为被转移基团的受体。]、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鸟氨酸 ornithine H2NCH2CH2CH2CH(NH2)COOH,是一种碱性氨基酸。]脱羧酶*性;液化明胶。

李庆乐等(1998)报道,病原还有勒氏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勒氏假单胞菌,革兰氏*性短杆菌,极生单鞭毛;此菌能分泌黏液形成分枝状的菌胶体,菌被包在其中,形成假鞘状菌群;琼脂斜面培养为刺毛状;严格好氧,41℃生长好,51℃不生长;pH4.5-9.0生长;在肉汤中整个稚鳖背甲被分解成薄膜状,散发出角蛋白的烧焦味;硝酸盐还原、水解淀粉、葡萄糖、蔗糖、果糖、阿拉伯糖均为*性。枯草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鞭毛侧生;孢子中生,椭圆形或柱状;菌落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4毫米,灰白色,表面起皱;在液体培养基轻度混浊或不混浊,有瓣膜状沉淀,表面形成较厚、皱褶、完整的膜;琼脂斜面培养为刺毛状;好氧,分解鳖甲能力中等,51℃生长,pH4.5不生长;明胶水解、葡萄糖产酸、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阳性。

马有智等(2000)报道,病原为摩氏摩根氏菌,革兰氏*性球杆菌,有动力;葡萄糖发酵型产酸微量产气,**酶*性,不利用柠檬酸盐;*糖、麦芽糖、蔗糖、乙酰甲基甲醇试验、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性;甘露醇、木糖、吲哚、产生硫化氢、液化*胶、鸟氨酸脱羧酶、尿素酶阳性。

(二)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部有发生,在大棚养殖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传染性强,流行时间长,发病率从20%-90%,各生长期都受害,尤以稚鳖为严重,死亡率高。

(三)症状

病鳖首先在颈部、背部、腹部、四肢长有1个或数个芝麻大小以至黄豆大小的淡**或白色疖疮,接着逐渐扩大并向上突起,四周红肿,最终表皮破裂。此时用手挤压四周可压出带有臭味的黄白色颗粒或脓汁状的内含物,有的黄白色颗料易被压碎,或放入水中即自行分散为粉状物;随病情发展,内含物会自行脱落,留下1个空洞,故又叫穿孔病、洞*病,但一般未到此时,病鳖已大多数死亡,尤其是幼小的鳖。病鳖似乎全身不适,不进食,活动减弱或静伏于池四周岸上或食台上,并逐渐消瘦,最后四肢和头不能缩回,衰竭而死,有的病鳖因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侵入血液,迅速扩散全身,呈急性死亡。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由嗜温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可采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制建立的致病性嗜温气单胞菌检验规程进行检测。

(3)由其他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要进行确诊,则必须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

(五)预防措施

(1)养鳖场地、水体、工具、食台都要进行清扫、消毒。池底需先清除过多淤泥。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3)培育优良、健壮的鳖种。

(4)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泼洒养殖保、玉垒菌等,保持环境优良、稳定、提高鳖抵抗力。

(5)注射灭活菌苗进行预防。

(六)治疗方法

(1)外泼消毒药,共泼2-3次,每次间隔1-2天。

(2)同时内服药饲,每千克饲料加治鳖灵1号6-10克,拌匀后投喂,连喂5-7天,或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在饲料中加些粉碎的新鲜动物肝脏,以提高诱食性;如能再添加些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则疗效更好。

(3)病情严重的鳖已不吃食,应将病鳖捕起,将病灶处洗干净,再涂上治鳖灵1号;同时注射治鳖灵2号,每千克鳖注射3毫升,放在已消毒过的地方进行隔离饲养。如在3天内尚未治愈,可再注射1次。

(4)治愈后隔2天,泼1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养殖保、玉垒菌,同时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