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历史沿革
1、宜良县,历史悠久,其发展轨迹从西汉元封二年昆泽县设县起始,历经蜀汉、西晋、隋、唐、南诏、宋、元、明、清、**、新中国多个历史时期,地理位置几经变迁,政区划分不断调整。西汉时属益州郡,蜀汉时期属建宁郡,西晋则归属晋宁郡,隋代改属昆州,唐初设新丰县,隶郎州。
2、宜良镇的在2011年里曾发生过区域划分的变革:撤销匡远镇、汤池镇,设立匡远街道、汤池街道。
3、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设昆泽县,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部。西晋属晋宁部。隋属昆州。唐初设新丰县,隶郎州;南诏国时西爨西迁后,乌蛮罗裒部筑城居住,称罗裒龙,属拓东节度。宋大理国时属善阐节度。
4、其历史变迁可追溯至1950年前,那时这片土地属于宜良、路南、陆良三县的交界地区。随后,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50年被划归为宜良县第一区,1956年更名为古城乡,直至1969年称为古城公社。1973年,又从古城分出建立广益人民公社,后来这些名称在80年代有所变动,最终在1987年定名为古城镇。
5、原北羊街乡位于宜良县北部,距县城20千米。1956年设羊街乡,1958年改红星公社,1959年属明良矿区,同年置广益公社,1962年并入古城区,1973年析置广益公社,1981年更名北羊街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置乡。
6、历史沿革:春秋时为滇部落领地,战国时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楚将庄NB155率部入滇,后变服随俗,建立滇国。滇国故城相传在今昆明城南晋城附近,待考证。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置益州郡,郡治滇池县(今昆明市城南),下辖谷昌等24县。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人口密度怎么样
1、现在的宜良已是一个辖5镇4乡,133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10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达41万人的农业大县。2006年,县域生产总值完成43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05亿元 农业总产值完成71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7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 宜良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2、- 全市人口约为6133万人,人口密度为2976人/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20万,城区人口密度为12854人/平方公里。
3、人口全市人口6133万,人口密度2976人/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20万,城区人口密度为12854人/平方公、行政区划辖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东川区五个区和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嵩明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宜良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名路南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八个县及安宁市。
4、其中建成区面积40.86平方千米。官渡区 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区,为昆明五城区之一,位于昆明主城东南、滇池北岸,东邻宜良县,南接呈贡区,东北与嵩明县交界,西南濒临滇池,西北与盘龙区相接,西与西山区相连,总面积552平方公里。
中山有哪些“名人”(可以是种田能手、养鸭大王...)
1、侯安杰种田有“三**宝”,即科学种田、机械化种田和面向市场种田。侯安杰长年聘请4名农技专家。其中两个水稻专家,一个蔬菜专家,一个林业专家。种田的生产队和小组干部大都是农业方面的技术骨干,有一个队长陈世海就是湖南省的一名高级农艺师。
2、一提到家乡的名人,我就想到我的舅舅,心里美滋滋的。 我的舅舅,在这个地方是鼎鼎有名,他是种田能手,他长着龙眉大眼,干活非常的利索每当我回去的时候,总是看到他在忙碌着。
3、鲁维平是宝应县的蟾蜍养殖专业户,从98年开始搞蟾蜍养殖,几经风雨,目前已经发展为江苏地区最大的蟾蜍养殖企业,在县内独办或联办养殖场2家,养殖面积达到30多亩,并全面收购、经销、加工蟾皮。
关于大理养鸭基地在哪里和大理养鸡场联系电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